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163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矿产部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状况、专业人才队伍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验室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精密仪器规范化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75.
76.
在分析了当前测绘仪器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仪器在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测绘仪器实行动态管理和开放使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77.
莽莽神州既镶嵌了世界最高峰, 更包容着万千锦绣,描绘华夏山水绝不是一劳永逸的,基础地理信息必然要依赖持续更新来积淀完善。我国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中的地理图形,既包含了绘制时期的河道网,又包含了当时已经枯涸不存的历史上的河道,可见他的绘制意图旨在留下时空变化的痕迹。地理信息的持续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著  相似文献   
78.
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相似文献   
79.
新书介绍     
《中国岩溶》2007,26(2):148-14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刘再华研究员和德国不来梅大学(Bremen University,Germany)WolfgangDreybrodt教授合著的《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在综述岩溶作用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有关的主要方面,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作了展望,是作者近20年潜心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主要内容包括:CO2-H2O系统中碳酸盐岩溶解、沉积的物理化学基础;岩溶地区天然环境中碳酸盐溶解和沉积动力学实验和模拟;中国典型表层岩溶系统…  相似文献   
80.
刘俊来 《地质通报》2007,26(1):21-21
2006年11月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办,桂林工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任北京大学刘瑞殉教授、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俊来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50多名专家、学者交流了有关显微构造教学与研究成果,提交学术论文30多篇,就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术前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