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9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7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1030篇 |
地球物理 | 80篇 |
地质学 | 317篇 |
海洋学 | 268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1Introduction TheSouthChinaSea(SCS)isasemi enclosed tropicalmarginalseawithcomplextopographyand numerousislands(seeFig.1)andtheonlydeep channelbetweentheSCSandtheadjacentPhilippine SeaistheLuzonStrait.TheclimateoftheSCSis controlledbytheEastAsianmonsoonsy… 相似文献
962.
东亚季风El Niño与中国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分析了1951~1995年东亚夏季风、ElNino与中国松辽平原的代表站长春站夏季农作物生长期(5~9月)气温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50~70年代,东亚夏季风偏弱,ElNino增温始于上半年,长春夏季多气温偏低或有低温冷害发生;1980~1995年,东亚夏季风偏强,即使ElNino增温始于上半年,当年长春夏季气温多为稍高到偏高,次年夏季气温稍低,但不致出现偏低和低温冷害。初步分析了典型ElNino年OLR季内振荡特征,研究了ElNino,OLR季内振荡、东亚夏季和冬季风对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影响的某些成因。 相似文献
963.
大约在 1 90 Ma前 ,Navajo砂岩曾是赤道附近沙漠中的风成沙丘。今天 ,被风蚀的砂岩变成了犹他州西南部和亚利桑那州的一道自然景观。它的沉积物也揭示了侏罗纪期间 Pangaea西部的季节变化。虽然侏罗纪被人们称作是恐龙的世纪或鸟儿的黎明 ,但侏罗纪气候的详细变化仍然带着神秘的面纱。化石证据表明 ,当干燥的风在Pangaea形成大面沙漠的同时 ,热带条件生成了茂密的蕨类和苏铁类植物森林。地质学家同意上述的观点 ,但被 Pangaea处的大气循环模式所困扰。如今一些来自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地质学家在 Navajo砂岩表层上找到了一些答案。它… 相似文献
964.
利用NCC/CMA资料分析了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华南降水异常事件的成因.研究表明: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以及2008年前冬今春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大是华南异常降水事件的前期气候背景;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东亚阻塞高压的异常强大及乌拉尔山长波槽的异常发展,促进了经向环流异常增强;偏强冷空气以阶梯槽的形式频繁入侵华南,为异常降水事件提供了动力条件.此外,副高较常年偏强、偏北,强劲的季风潮为华南地区输送了巨大的水汽和热量,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频繁交汇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直接成因.上述多种因素的异常并同时出现,共同导致了华南异常降水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5.
重要海-气-天文事件与新德里季风降水中δ18O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析西南季风区印度新德里站夏季降水资料发现, 降水中δ18O变化趋势大致与太阳黑子变化趋势一致, 是温度效应的具体体现. 温度和降水的耦合导致温度和降水量的比值(T/P)与δ18O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ENSO与δ18O的遥相关关系是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耦合作用的结果, 是降水量效应的反映. 在500 hPa高度, 云滴的蒸发以及与下层向上层传输的季风水汽之间发生稳定同位素交换, 可能是导致500 hPa高度风的速率与δ18O正相关的主要原因, 温度效应及降水量效应对这一关系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6.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IAP 9L大气环流模式,设计并完成了赤道太平洋暖异常海温和印度洋地区的不同结构异常海温的强迫试验.以研究在 El Nio位相期间印度洋不同海温异常分布对初夏亚洲季风及我国南部地区初夏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EINio位相期间印度洋异常海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 El Nio位相期间,印度洋不同的海温结构对越赤道气流异常,对印度、中南半岛及中国南方的降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利用NCEP的资料进行合成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7.
晚新生代C4植物扩张是地球环境-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事件,重建C4植物地质演化历史是认识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化、全球植被演化和大气CO2演化历史及区域陆地生态系统转变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最近20多年来对全球不同区域地质剖面中的植物化石、动物牙釉质及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者认识到晚新生代C4植物在全球成规模出现和扩张过程并不同时,不同记录反映的C4扩张信号有所不同,目前对C4植物扩张的全球格局还不明晰。亚洲季风区C4植物扩张历史是理解全球C4植物地质演化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方面。南亚地质记录揭示的C4植物扩张过程表现为8~4Ma前后的迁跃式转折,黄土高原已有研究揭示在约6Ma,3Ma前后及1Ma之后各有一个δ13Csc高值出现,在7~4Ma期间成土碳酸盐δ13Csc呈现自北向南变轻的格局,表明在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黄土高原C4植物出现从北到南的扩张过程。对于黄土高原C4植物在更早时期的演化扩张过程,目前限于记录尚不明晰。在此,本文通过分析六盘山邻区的平凉白水黄土-红粘土和庄浪红粘土剖面,获得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记录,揭示出C4植物在黄土高原扩张时间至少可以下推到中新世早期(约20Ma),C4植物比率在中新世变化于15%~40%之间。这一结果为拓展我们对C4植物在黄土高原乃至东亚季风区早期演化历史的认识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68.
969.
中国气候预测研究与业务发展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气预报是指一周内至两周时间尺度的气象预报,而月季及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则属于气候预测范畴。中国的气候预测起步很早,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业务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文中扼要回顾了这些研究和业务发展成就,重点包括:对于季风和梅雨、寒潮的早期认知和后期研究发现、早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概况、动力气候预测的早期探索、动力-统计气候预测方法的研制和应用、气候预测模式的发展以及初始化和多模式集合预测、东亚气候系统变异的全方位探索、气候预测范畴的不断拓展和气候预测研究的不断创新。也对未来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发展提出了几个重大挑战性课题,涉及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异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季节内至年代际气候预测、气候系统模式及初始化、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气候预测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70.
根据亚洲季风边缘区武都万象洞一根长360mm石笋(WX0541A)的6个 230Th年代和828个 δ18O数据, 建立了104107~91858a B.P. 期间高分辨率和高精度亚洲夏季风变迁的时间序列。通过与中国东部季风腹地湖北三宝洞和现代西风控制区新疆科桑洞的石笋 δ18O记录对比发现, 三者的变化模式在研究时段内具有相似性。其中, 3个洞穴石笋同位素在MIS 5c中期相当于Greenland D/O 23暖阶段的偏负阶段, 从南到北显示出逐渐偏负的趋势, 是季风降水大陆效应的真实反映; 而在96495~92562a B.P. 之间的同位素偏重阶段, 万象洞和科桑洞石笋同位素组成相近并偏正于三宝洞石笋的 δ18O值, 偏离了亚洲夏季风的内陆入侵规律, 可能与MIS 5b太阳辐射降低时期万象洞和科桑洞地区可变的季节性降水或加入的西风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