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527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1540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使得探讨高原植被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对高原气候变化和区域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1982—2012年青藏高原气温、降水数据以及GIMMSNDVI3g数据,基于不同滞后阶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高原植被与气温、降水之间的格兰杰效应。研究表明:1)滞后阶为1—6时,绝大多数区域内平均气温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1为NDVI与TEMP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多的滞后阶,3.9201%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高原西北部)认为滞后阶为1时平均气温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4为NDVI与TEMP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少的滞后阶,0.0447%的区域认为滞后阶为4时平均气温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2)滞后阶为2—6时,绝大多数区域内降水量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1为NDVI与PREC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多的滞后阶,33.805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区域)认为滞后阶为1时降水量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3为NDVI与PREC非格兰杰效应区最少的滞后阶,0.7977%的区域认为滞后阶为3时降水量不是NDVI的格兰杰原因,滞后阶为5和6时,高原南部略有非格兰杰效应区域。  相似文献   
992.
针对2004年5月29日较稳定性降雨天气过程的人工催化个例,选择人工催化前、后30~40分钟内的共120份雷达资料和当时布设于兰州市的所有10个通用气象业务固定自动雨量点,自动发报的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催化作业约22分钟后,同范围可探测到的雷达回波顶高由催化前的2km发展到5km以上,雷达回波在稳定天气条件下,22分钟跃升了近3km,且跃升海拔高度与飞机人工催化作业的范围和海拔高度大体一致。自动雨量点降水记录也证实,在实施作业后半小时左右,催化作业的航线附近86%自动站降水量记录先后有明显突增。  相似文献   
993.
遥感蒸散发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高彦春  龙笛 《遥感学报》2008,12(3):515-528
蒸散发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水分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也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分量之一.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区域尺度的蒸散发估算成为可能,由此涌现出许多旨在精确反演不同时空尺度蒸散发及地表通量的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根据模型建构思想和方法的不同,从基于能量平衡的单层和多层模型、基于能量平衡的彭曼类模型以及遥感经验模型3个方面入手,系统回顾国内外遥感蒸散发模型的算法,详细评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BAL, SEBS, TSEB模型的原理和优劣,分析了蒸散发反演存在的时间拓展及不确定性、时空分辨率及尺度效应、模型选择及适用性判别、平流影响和精度检验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加强陆面过程和地-气系统作用机制、模型输入参数精度、精度检验和尺度效应及误差传递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4.
2011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主要在暖云数值模式研制及模拟、云物理过程对降水影响、冰雹物理过程、效果检验、南方冻雨的微物理过程以及华北气溶胶特征等方面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5.
对天气在线气象服务有限公司所预报的襄樊市2002年4~9月降水、气温、风等气象要素的质量进行了检验与分析,并将其预报与襄樊市气象台的同类预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天气在线”72h及以内各要素预报均具有参考意义,其短期降水预  相似文献   
996.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因子与地表植被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利用重庆市50年来气象站点数据和1999年以来的SPOT4-VGT NDVI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时空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年均温、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活动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50 a间年均温、年降水量波动明显,其中年均温2002年以后增温趋势显著。植被覆盖近10 a呈明显增加趋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空间上,三峡库区及长江、嘉陵江沿岸NDVI增加最为明显;时间上,春季、秋季NDVI增加最为显著。植被覆盖年内周期变化与降水、特别是气温的相关性显著,但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相关性不显著。初步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和植被生态建设等,是近10 a重庆市植被覆盖上升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LUTI模型的概念结构、实现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牛方曲 《地理科学》2017,37(1):46-54
回顾了LUTI模型概念、起源和发展过程,对模型的一般架构和实现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LUTI模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作为模拟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常用的数学模型,LUTI模型是基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规律,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角度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根据LUTI模型,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是土地利用系统和交通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其中交通模型根据城市活动空间分布及交通设施评价城市交通状况,而土地利用模型根据交通可达性和其他影响因素预测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活动空间分布在交通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后,将改变城市房租、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而再次导致城市活动空间分布随之变化,如此不断相互作用、趋于平衡。LUTI在国外被广泛用于城市空间政策检验、辅助决策。就LUTI模型的发展而言,已有研究更多地侧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对模型的理论结构关注较少,导致模型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应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LUTI模型理论上的进一步突破。将LUTI的工作原理植入城市研究的背景中,旨在让读者对LUTI模型原理、结构、实现技术及面临的问题有深入了解,推进LUTI模型在中国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黑河上游多年基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华  张勃  赵传燕 《地理研究》2011,30(8):1421-1430
利用递归数字滤波法分割黑河上游主要水文站点的基流量,用移动平均、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多年基流变化特点,并对基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河上游祁连、扎马什克、莺落峡三站多年平均基流指数均大于0.4;祁连与莺落峡多年基流量呈上升趋势,二者都在1979年发生增加到显著增...  相似文献   
999.
赖才炎 《地理教学》2011,(24):39-42
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操作上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习单元,要求学生充当复杂问题的解决者;学生通过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对某些主题、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养成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从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它源于医学教学领域,90年代中期以后,被移植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地区长序列季节尺度降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11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连续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地区286年长降水序列在季节尺度上进行了趋势与周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将近300年,北京地区四季除了冬季之外降水呈上升趋势;(2)夏季降水和年降水的上升趋势在17世纪80年代后上升的非常明显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显著的;(3)夏季降水和年降水的突变点发生分别发生在1764和1768年,这之后北京夏季降水和年降水从下降趋势变为上升趋势;(4)四季降水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周期特征。130–170年, 80–95年, 75–95年和 55–65年被认为是春夏秋冬四季降水的最主要周期;(5)153年,85年,83年,59年分别为北京地区春夏秋冬四季降水的第一主周期;(6)夏季降水与年降水变化阶段基本相似,夏季降水完全控制年降水;根据两者85年第一主周期判断北京地区在2009–2030年这个时段正处于一个少降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