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292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首先对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再分析资料与自动气象站(AWS)实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相对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中心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NCEP/NCAR(Kalnay 等1996)和NCEP/DOE (Kanamitsu 等2002) 再分析资料, ECMWF(Uppala 等2004)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地表热通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进一步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ECMWF资料反映的高原地面热源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发现前期青藏高原主体的冬季地面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呈负相关, 与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还与春季高原南部的地面热源存在负相关、与高原北部的地面热源存在正相关。高原冬、春季地面热源场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气溶胶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分析近50年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资料发现,秋季降水与其他季节相比有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下降约54.3 mm),尤其自1980年代以来呈直线下降趋势(每10年降水减少5.6%)。从降水形成三个基本条件(水汽输送条件、稳定度条件、云微物理条件)出发,探究秋季降水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对流抑制能(convective inhibition,CIN)以28.67(J/kg)/(10年)的速率增加,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以12.81(J/kg)/(10年)的速率减小以及云微物理性质的变化(云滴有效粒子尺度减小)是导致秋季降水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与近20多年来气溶胶的大量增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由空气污染造成的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可以作为导致中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减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秋季天气系统较稳定,主要受到大尺度系统影响,动力作用影响大于热力作用,所以减少了复杂中小天气系统和热力作用对降水的影响,故而更加突显出气溶胶对秋季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SVD方法在气象场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学报》1996,54(3):365-372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两个气象场的奇异值分解(SVD)在气象场时空分布耦合信号的诊断分析中具有普适性。结果表明,两个场的SVD求解准则不同于典型相关分析(CCA),且CCA模型可视为SVD之特例,尤其当各个场经PCA滤波后,其CCA完全与SVD等价。SVD分析的结果不但可完全代替CCA,且计算更简便,所得耦合信号的物理解释更清晰,特别适合于大尺度气象场的遥相关型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东亚夏季风雨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的耦合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NCEP/NCAR数据集中1950~1999年4~9月500hPa位势高度和逐日降水率(PRATE)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主要探讨了东亚夏季风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移动的耦合关系。分析发现,模态方差的大小只反映模态对整个分析时段和整个分析区域贡献的大小,但对某些时段、某些区域来说,方差较小模态的贡献很大;因而仅以模态方差贡献的大小来判定模态的重要性是不完全的,只有多个模态的配合才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两个场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雨带在不同地区的跳跃对应着西太平洋副高的三次突变,不同模态对三次突变有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厚朴  边少锋 《测绘学报》2011,40(6):730-735
为提高利用Molodensky公式反演测高大地水准面中央区效应的精度,视中央区为矩形域,将垂线偏差分量表示成双二次多项式插值形式,引入非奇异变换,推导出了大地水准面的计算公式。垂线偏差理论模型下的分析表明本文导出公式误差为零,而传统公式的误差与纬度以及垂线偏差子午分量与卯酉分量之间的比值有关;以中纬度区域分辨率为2'*2'的垂线偏差数据为背景场进行了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在反演计算点本身所在的1个网格对大地水准面的贡献时,传统公式与本文导出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最大值达数厘米。本文导出公式可为测高大地水准面的高精度反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对流尺度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雷达资料同化中雷达位置对同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了考察强对流出现在雷达不同方位时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雷达资料的能力,以一个理想风暴为例,设计了8个均匀分布在模拟区域周围的模拟雷达进行试验。单雷达同化试验中,初期同化对雷达位置较敏感,而十几个循环后对雷达方位的敏感性降低。造成初期同化效果较差的雷达观测位于模拟区域正南和正北方向,这两部雷达与模拟区域中心的连线垂直于风暴移动方向(即环境气流的方向)。双雷达试验的结果表明,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的雷达组合观测会使同化初期误差较大,这说明并不是所有与风暴连线成90°的雷达组合都能在短时同化中得到合理的分析结果,还需要都处于模拟区域对角线上(即与环境气流成45°夹角),同化效果才较好。短时同化后的确定性预报结果表明,较大分析误差也会导致较大预报误差。这些分析误差主要是由于同化初期不准确的集合平均场驱动出的不合理的背景误差协方差造成的。当背景场随着同化循环得到改进后,驱动出的合理的背景误差协方差使得不同位置雷达同化造成的差异逐步减小。基于上述结果,引入迭代集合均方根滤波(iEnSRF)算法,结果显示使用该算法后,雷达位置对同化效果的影响减小,同化不同位置的雷达资料均能有效降低分析和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17.
尤凤春  史印山  周煜 《气象》2002,28(11):22-25
运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石家庄市83年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近百年夏季降水的趋势变化不太显著,主要以波动变化为主,主振荡周期分别为5-6年、10年左右及30-40年左右的长周期变化,各重建分量振幅、位相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利用重建分量进行降水趋势预测,1998-2001年试报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李晋  马翻红  汤井田  李勇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12):4944-4962

针对强电磁干扰极易掩盖微弱的大地电磁有用信号,本文结合奇异值分解在去噪方面的优越性,提出基于自适应多分辨率奇异值分解(Adaptive Multi-Resolu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MRSVD)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对大地电磁数据构建Hankel矩阵,利用MRSVD得到不同分辨率的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然后选用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的标准差差值,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信噪辨识;接着结合MRSVD和相邻细节信号的标准差差值,提出先验信息未知情况下的AMRSVD法;最后对辨识出的强干扰运用AMRSVD去除噪声,重构有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率高,能有效分离出相关性较强的噪声,时间序列和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目标函数的线性化出发,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广义逆矩阵并适当加阻尼,用迭代法直接解超定方程实现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阐明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法的灵活、稳定,它涵盖了多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实际应中适应性强,并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可更好地评价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发射了首颗进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掩星观测的气象卫星风云3号C星(Fengyun-3C,FY-3C),且已发布自2014年6月以来的FY-3C掩星大气产品,但目前还未见将其应用于大气边界层的相关研究.首次尝试利用FY-3C折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