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1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2271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2938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1331篇
海洋学   1876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47年   5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911.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计算表明,地震有多种成因,多种因素的周期复合掩盖了地震的周期性。环太平洋地震带受板块运动、潮汐波动、厄尔尼诺、拉尼娜、海平面变化、剥蚀沉积、太平洋十年涛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地震活动最为强烈,8.5级以上强震有明显的准60年和1800年潮汐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912.
选取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流场差异很大的年份,研究30~60天低频振荡的传播及其与月平均基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这两年,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30~60天低频振荡受到两支低频涡旋的影响,其中一支来源于热带东印度洋,另一支源自中太平洋.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两支低频涡旋相遇于20~30°N地区,并影响到该地区位势高度场的变化.当低频气旋(反气旋)移经西太平洋的时候,该地区的位势高度场相应地降低(升高).另一方面,该地区的30~60天振荡还有着显著的年际差异.1985年的波列活动显著,中高纬低频涡旋南移至日本南部洋面.与1985年不同的是,虽然1988年的波列活动不明显,但中高纬的低频涡旋可向南传播至南海地区.从30~60天振荡和月平均基流的动能和有效位能相互转换来看,正压过程、湿斜压过程和干斜压过程的值相当,因而上述3种过程均有可能起主导作用.但转换强度存在年际差异,1985年的值远比1988年的大.研究还表明,暖池地区的30~60天振荡向月平均基流输送能量,中高纬地区的30~60天振荡则从月平均基流获取能量.  相似文献   
913.
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尹崇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8-179,214
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1989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各国地层古生物学家近十五年的努力,国际末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全球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埃迪卡拉系(Ediacaran)以及埃迪卡拉系的底界层型已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在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版"国际地层表"中被正式应用(Gradstein et al.,2004).本文综合近年来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有关文件和部分委员的有关建议,对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发展动向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14.
对赤道东北太平洋海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等营养盐的剖面分布三个航次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采样深度内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以硝化作用为主.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都存在着极陡的浓度梯度, Fick扩散定理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分别为- 886.45~ 42.62 μ mol/(m2· d)、- 3.04~ 5.83 μ mol/(m2· d)和- 189.43~ 21.05 μ mol/(m2· d),且硅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是从沉积物向底层水体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研究区内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海底扩散通量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这可能与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沉积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15.
《地理学报》2005,60(3):526-527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科技厅等长期资助国际河流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10月在云南大学成立的。它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聚焦国际河流的学术机构。中心主要针对中国及亚洲大陆国际河流为主  相似文献   
916.
2007/2008年冬季平流层环流异常及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2008年冬季平流层环流振荡的过程和异常特征,以及平流层—对流层的环流耦合特征。结果发现:2007/2008年冬季平流层极涡持续偏强,且极涡从12月下旬开始向东亚—大西洋地区偏心发展,同时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减弱向极区收缩,从而在欧亚地区的平流层高层最早形成“一脊一槽”1波型的环流形势;该平流层的环流异常信号逐步向低层传播;从平流层10 hPa向下传播到对流层中、低层需要约15~20天的时间;此时对流层500 hPa上,与平流层向下传播的信号相对应,呈现为高纬度“西高东低”和副热带“东高西低”的环流异常型,即分别对应着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鄂霍茨克海低槽以及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和副热带欧亚大陆中西部低槽活动频繁。这种环流异常配置即形成了有利于我国南方降雪持续的大尺度背景条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平流层异常信号存在由热带向极传播的趋势。2008年1月的平流层极涡振荡正异常所对应的环流异常信号可以追溯到2007年秋季10月份最早出现在热带地区的环流异常信号,该异常信号在向极传播过程中同时向东移动,2008年1月传播到极区,对应极涡振荡的正异常。说明前期平流层的异常信号及其演变,对2008年1月的气候异常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17.
周进生 《国土资源》2005,(11):48-49
地质调查工作,诞生于社会生产,同时也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其服务范围却是个不断扩大的过程.世界上最早成立专门地质调查机构的是于1835年创立的英国地质调查所.此后,各国开始建立作为政府机构的地质调查所,调查本国的资源,为社会生产服务.起初地质调查所的基本任务是基础地质调查(进行地质填图)和区域矿产评价工作.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质勘查工作不仅成为矿业开发不可缺少的先行步骤,还以其独特的功能进入水文、工程、环境等诸多领域,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18.
迎接新世纪推进地震社会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地震预报研究。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推进,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为人们所关注。地震预报之社会发布,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反应,甚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为地震科学家所关注,也为社会科学家所关注。为研究其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应采取的对策,兴起了地震社会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919.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R.taoyiangensis(=R.praeparabola)/H.simplex、O.commums、B.triangularis/T.laevis、U.austrodentatus、N.gracilis和Nankinolithus带的底部;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分别以A.ascensus和D.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GSSP)的对比,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的有关年代地层单位或名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说明,并按所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序列,依次指出了与上述各个阶时代相当的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的区域性界线层型剖面究竟定在何处,道保湾阶的命名、层型剖面和界线标志问题,以及钱塘江阶界线标志和精确对比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0.
基于日本气象厅月平均温、盐度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月平均SST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距平场和SST距平场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距平场的年际振荡主要是由变化周期相近、空间结构不同的两个模态构成的,它们分别对应于ENSO的成熟期位相和过渡期位相;SST距平场的年际振荡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和变化周期均不同的两个模态构成的,但它仅对应于ENSO的成熟期位相;虽然热含量与SST距平场第一模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但在热带东印度洋和赤道中太平洋热含量与SST的年际变化则都是反位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