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52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武汉地区为例,本文推导无线电探空推导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检验。采用武汉无线电探空数据推算武汉地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模型,以此模型计算GPS可降水量,通过与无线电探空结果比较来检验该模型的精确度。在WHDH站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的比较中,两者差值的均方根为3.0mm,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952。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2002年武汉站GPS数据和武汉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推算的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比较,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可降水量在数值上和发展趋势上比较接近,说明了无线电探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2.
探讨了几种新的电离层延迟改正算法,通过算例检验了新方案的效率和可行性,对不同精度用户选取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案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3.
干对流层路径延迟与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是影响HY-2B测高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星星交叉分析法和对流层独立模型检验法对HY-2B干对流层与湿对流层路径延迟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基于大气压强数据和辐射计测量的水汽数据,利用干对流层和湿对流层独立检验模型对HY-2B沿轨数据进行重处理,与HY-2B业务化运行产品差异的标准差分别为1.8和2.6 mm。此外,HY-2B与Jason-3交叉点处干对流层与湿对流层路径延迟差异的标准差分别为1.5和6.1 mm,两年内产品的漂移较少。实验结果表明:HY-2B干对流层与湿对流层路径延迟的精度均达到国际水平。该文对于验证国产海洋卫星HY-2B数据精度,扩展HY-2B卫星数据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为提高对流层天顶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ZTD)估计精度,基于传统对流层天顶延迟建模思路,提出Saastamoinen, Askne和GPT3多模型融合的对流层天顶延迟估计方法。分别采用Saastamoinen和Askne模型估计干延迟和湿延迟,并引入GPT3模型提供温度、气压、水汽压、大气加权平均温度和水汽垂直递减率等气象参数。利用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GGOS)Atmosphere和国际GNSS服务机构(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亚洲区域2016~2018年66个IGS站的对流层天顶延迟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GGOS Atmospheres数据为参考时,Sas+Ask+GPT3模型精度(均方根为4.53 cm)较同等条件下的Sas+Ask+UNB3m和Sas+GPT3模型分别提高约29%和19%,以IGS对流层天顶延迟数据为参考时,Sas+Ask+GPT3模型精度(均方根为4.35 cm)较另两种模型分别提高约25%和14...  相似文献   
135.
为了充分利用各频率观测值信息,提出了一种非差非组合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距离基准站间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首先,直接利用不同频率的观测值建立误差观测方程,并采用随机游走策略估计相对天顶对流层湿延迟误差和电离层延迟误差,增加历元间的约束;然后,采用一种非差整周模糊度实时线性计算方法,依次得到基准站网当前历元所有卫星的非差整周模糊度,解决了在基准星变换时,模糊度需要承接或者重新进行法方程叠加的问题;最后,使用实测数据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各基准站模糊度平均固定速度为20个历元(采样间隔1 s),可快速实现基准站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由于所提方法充分利用了各频率观测值信息,避免了线性组合放大噪声对整周模糊度固定的影响,其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与无电离层组合法相比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05年间CHAMP卫星及DMSP(F13,F15)卫星观测数据,对亚暴发生前后,亚暴初始位置所在磁地方时(Magnetic Local Time,MLT)东侧2h(+2h,MLT)至西侧4h(-4h,MLT)范围内等离子体对流速度(Vy)及热层纬向风速度(Uy)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在亚暴发生后的1.5h内,所有MLT区间的Vy均明显增大,且峰值位置的地磁纬度向赤道侧移动,1.5h后,Vy减小,峰值的纬度向极区移动,表明亚暴的发生能显著增强等离子体对流速度;在亚暴发生位置的西侧0~2h内,Vy增幅最大,这表明亚暴对热层的影响主要在西侧,影响最大的区域是西侧0~2hMLT区间;Uy在亚暴发生后3h持续增大,其对亚暴的响应相较于Vy有1.5h的延迟.  相似文献   
137.
基于中国区域内8个气象站点2012年全年的探空数据,采用射线追踪法计算了各个站天顶方向至4°高度角区间内18个方向的对流层流体静力学和非流体静力学延迟量,将天顶延迟通过NMF、GMF和VMF1三种映射函数投影到各个高度角方向,与射线追踪法得出的延迟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NMF有明显的季节性偏差,且精度与纬度存在强相关性;②VMF1的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但在武汉、长沙等站点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偏差;③GMF的精度介于NMF和VMF1之间。  相似文献   
138.
高频对流层延迟(ZTD)的提取对于反映水汽含量的高时间分辨率瞬时变化及其在暴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分析了不同采样间隔的卫星钟差对PPP-ZTD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卫星钟差的时间间隔小于30 s时,所获得的PPP-ZTD(RMS<4 mm)比5 min间隔的(RMS<6 mm)精度要高;而5 s与30 s采样间隔的卫星钟差所获得的ZTD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39.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采用参数估计法来解算对流层延迟,讨论不同天气和不同截止高度角情况下,对流层水平梯度改正对PPP定位结果的影响,得到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40.
对GNSS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是实现GNSS精密定位和进行后续数据处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观测数据的质量情况,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北斗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查内容及其实现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