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3篇 |
免费 | 554篇 |
国内免费 | 4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3篇 |
大气科学 | 1179篇 |
地球物理 | 746篇 |
地质学 | 682篇 |
海洋学 | 360篇 |
天文学 | 235篇 |
综合类 | 126篇 |
自然地理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1943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95年春季我区气候影响评价张仙凤(气侯中心)1气候概况今春(3-5月)气候特点:全区气温大部分地区偏低,局部地区出现了倒春寒。降水量除东部部分地区偏多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春旱严重。大风日数大部分地区偏少,部分地区偏多,且集中于库布其、毛乌素、... 相似文献
102.
103.
浙江省2006年冬季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冷空气影响比较频繁,引起多起低温冷害事件的发生,并且引起海上大风,危及海上作业及交通安全;冬季大雾频发,对海陆空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冬季的连续阴雨雪天气对农作物影响比较大,尤其是2月的中到大雪,对农业和交通造成影响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4.
105.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21年4月30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由不同类型风暴系统造成的极端对流大风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风垂直切变和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地面气旋及锋面触发了初始对流,在之后近10 h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组织化发展、孤立风暴新生、发展、合并与重组等不同阶段。期间,由两种不同类型风暴产生了特征相异的对流性大风:第一阶段,以江苏淮安站为代表,苏中极端对流性大风(36.2 m/s)是由发展强烈的超级单体风暴引发下击暴流所致。对流风暴低层呈现出明显的钩状回波特征,对应深厚的具有显著气旋性旋转的中气旋,在地面极端大风临近时刻,中气旋存在同时向上和向下拉伸、水平尺度快速收缩过程。贯穿整个风暴的下沉气流位于风暴钩状回波后侧,这支强下沉气流至地面附近迅速向外辐散,伴随风暴内强反射率核快速下降,导致淮安产生时、空尺度小且空间分布显著不连续的极端大风。第二阶段,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代表,苏东南地区极端大风的发展过程涉及多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线状对流系统前部存在明显的阵风锋,造成较大范围10级以上的地面大风;南通通州湾极端大风(47.9 m/s)发生在阵风锋后侧,其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线形对流风暴造成的强冷池与地面冷锋相叠加,形成更强的气压梯度,另一方面与地面中尺度气旋入海过程中的快速发展以及风暴后侧倾斜向前的下沉气流导致的高空风动量下传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从应力波在缩颈,扩颈桩中的传播特性分析出发,分析了桩身存在浅部较重缺陷桩的检测曲线的频率特征,阐述基桩低应变检测中的一种分析方法-频率分析法,运用本方法进行实例说明,给出频率分析法在基桩低应变检测分析中的曲线频率特征与桩身缺陷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7.
108.
结合滤波算法的不敏卡尔曼滤波器相位解缠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结合预滤波算法的不敏卡尔曼滤波(UKF)相位解缠方法。该方法把UKF、传统路径跟踪策略、全方位的局部相位梯度估计技术以及小窗口干涉图预滤波算法有效结合起来,能在相位解缠的同时进行干涉相位噪声抑制,既不受相位残差点影响,又避免了传统方法在相位解缠之前须尽可能滤除干涉图中相位噪声的不足。模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且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算法(EKFPU)以及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9.
110.
蓄滞洪区的行蓄洪启用频率和蓄水方式决定着洪水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途径,影响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各大流域蓄滞洪区的设计启用频率,设置了未来35年内蓄滞洪区发展的3种情景:维持现状、部分水库化和部分湿地化,构建了涵盖防洪、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等因子的途径选择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识别了不同设计启用频率的蓄滞洪区洪水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途径.结果表明:① 不同设计启用频率的蓄滞洪区在建成35年内,部分湿地化情景是中国70%蓄滞洪区的最优发展途径.② 设计启用频率50年一遇是蓄滞洪区发展途径选择的边界值;当等于或低于50年一遇时,部分湿地化是其最优途径;当高于50年一遇时,维持其现状是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