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1篇 |
免费 | 1182篇 |
国内免费 | 15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0篇 |
大气科学 | 469篇 |
地球物理 | 1796篇 |
地质学 | 3488篇 |
海洋学 | 897篇 |
天文学 | 200篇 |
综合类 | 399篇 |
自然地理 | 4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331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291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310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74篇 |
2001年 | 285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225篇 |
1997年 | 199篇 |
1996年 | 238篇 |
1995年 | 246篇 |
1994年 | 207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78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98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6篇 |
1975年 | 7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10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路季平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0,10(2):1-6
流体运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粘性流,直接研壳非线性的粘性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O.A.лаыженСкая研究了粘性不可压缔流体摩有界区域中作定常运动的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72.
73.
M.Veerayya 《海洋地质》2002,(1):52-65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74.
直立堤前为任意地形时立波运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MAC法(marker and cell method)对直立堤前求解域为任意形状(有突基床存在、海床起伏)的情况下立波波面及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实验资料及现有理论近似解的验证。在计算中为克服因堤面反射给入流界条件的确定带来的困难,我们根据立波形成的原理采用了”镜像法“技术。通过算例分析,揭示了当突基床尺度足够大时立波波节和波腹的位置向堤面方向前移从而波长缩短的原因,指出了因突基床的存在堤前立波节点附近离堤和向堤的水平流速分布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5.
建立我国沿海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我国沿海建立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风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有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监测的方法和原理,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6.
77.
78.
青石斑鱼视网膜运动反应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石斑鱼(Epine phelus awoara)视网膜色素上皮(REP)和视锥细胞中有微丝和微管分布.应用微丝、微管抑制因子--细胞松驰素B和秋水仙素研究肌动蛋白微丝和微管在REP色素颗粒及视锥运动中的作用,发现青石斑鱼REP色素颗粒的聚集和扩散都需要微管参加,暗适应聚集状态的维持则否;色素颗粒的扩散运动和明适应扩散状态的维持,依赖肌动蛋白的机制,而色素颗粒的聚集运动和暗适应时聚集状态的维持则不需这一机制.视锥肌样体的伸长与微管有关.暗诱导的视锥肌样体伸长可被秋水仙素阻断;视锥肌样体收缩依赖于肌动球蛋白机制. 相似文献
79.
龙首山震旦纪砾状白云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碳酸盐质碎屑流是一种含有大量粗碎屑物的重力流。其物质来源于碳酸盐台地,沉积岩石表现为无分选,不具层理的特征。甘肃龙首山地区广布的一套砾状白云岩,作者认为是碎屑流成因的岩石,其碳酸盐质碎屑流形成于震旦纪早期,是华北地台西南缘大陆边缘裂谷的产物。沉积于裂谷盆地。从侧面反映了龙首山地区震旦纪早期非稳定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相似文献
80.
阿尔金造山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岩,形成年龄为800~1000 Ma,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的产物,因此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的研究对探讨阿尔金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南阿尔金地块且末—若羌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①且末—若羌地区3类花岗质岩石的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富集,显示右倾配分模式,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4~0.6),富集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Ti、Nb、Ta、Sr等高场强元素;②锆石U-Pb年龄为899~915 Ma。综合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表明,且末—若羌地区3类花岗质岩石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板块之间俯冲、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