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9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2302篇
测绘学   616篇
大气科学   5399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914篇
海洋学   627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50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Ⅱ型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的实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针对Ⅱ型自动气象站已在广东省各级台站担负起正式观测任务的情况,结合业务工作实践,采用C++语言编程,通过数据时钟监测、原始数据缺测检测和数据相容性监测等方法,对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实施质量控制,做到了实时、高效、安全,不影响测报业务软件运行与自动站数据采集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72.
跨尺度大气预报模式(MPAS-A)的动力学框架是非结构化的球面质心Voronoi网格,它代表了过去几十年来数值天气预报最重要进展之一.MPAS-A具有开放性、计算机程序和文件规范性、科学性及先进性等特点,因此可选其作为未来全球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模式,目前已经发展了MPAS-A的切线线性模式和伴随模式.选择MPAS-A...  相似文献   
73.
大气季节内振荡:其全球同步性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揭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带之间存在着的大气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的同步性,以及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海温和大气向外长波辐射之关系的复杂性。我们还发现大气季节内振荡与Nino3指数的关系存在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即,这种关系有时强时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74.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75.
76.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热结构及对流层顶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登俊  吴增茂 《大气科学》1996,20(3):315-326
本文主要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船的探空资料,经分析发现: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直减率为0.62~0.74℃/100 m,但是,在西风爆发期间,一般不低于0.68℃ /100 m;对流活动的强弱对对流层顶有重要影响;对流层顶与500 hPa、200 hPa等压面温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平流层下部有逆温层、降温层交替出现的成层现象。 分析还发现,日平均的500 hPa、200 hPa温度、对流层顶、对流层顶上第一逆温层的厚度和逆温强度,都具有20~40天振荡的特征。文章分析认为,上述有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结构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热带西太平洋夏半球大气的状况;积云对流活动对大气对流层中上部温度、对流层顶以及平流层下部的20~40天振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利用1961—2013年大连地区3测站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及1948—2016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连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雷暴严重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地区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除2月外,各地其余月份均可发生雷暴,7月和8月达到高峰值,雷暴集中发生在5—9月,雷暴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6—8月最多,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北部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雷暴初日多出现在4月,终日多出现在10月,初日较终日稳定,无论初日和终日均以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稳定,各地雷暴初日显著提前,终日推迟不显著,但仅有大连终日推迟趋势显著;雷暴初日和终日北部地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1℃和10℃,南部(东部)地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6℃(-1℃)和3℃(8℃);多雷暴年,高层500 hPa蒙古低涡异常偏强,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低层850 hPa偏南风水汽输送和大连上空整层垂直上升运动均异常偏强,这些有利于雷暴日数的增多,而少雷暴年与多雷暴年特征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78.
生物源与人为源有机气体氧化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SOA的产生与其前体物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有机气体之间存在复合相互作用以及SOA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对不同有机气体混合体系中SOA的形成认知还比较匮乏。因此,深入了解有机气体多源、复杂的相互作用,摸清有机气体的大气氧化机制、SOA的形成及影响等对深入理解真实大气有机气体化学演变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了解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生成SOA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方面总结了复合体系有机气体产生SOA质量浓度、产率、成分、挥发性、光学性质等的变化,侧重于实验室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对SOA形成的多重影响以及SOA组成元素、分子构成的变化特征,并总结了目前实验室基于模型对复合体系SOA生成的模拟研究和拟合情况;另一方面探究了环境因素,如相对湿度(RH)、温度(T)以及无机气体,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对复合体系有机气体形成SO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对月平均气温一维时间序列作相空间拓展,并根据系统的分维数设定重建的动力系统,且在具有二次非线性项的假定下,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相空间状态演化方程中的各项系数,以重建动力系统。结果表明:随相空间维数的增加,重建的动力系统对气候演化过程可作出更精确、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80.
王澄海  胡菊  靳双龙 《中国沙漠》2013,33(1):205-213
通过对2009年4月22日至25日发生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的一次沙尘暴观测和模拟回报试验,分析了沙尘暴过程中水汽及水热的变化特征,检验了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对沙尘暴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再现出沙尘暴过程中水汽变化的基本特征。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感热明显增加,大气中水汽明显减少。在沙尘暴过程中,扩散作用和气溶胶的凝结作用影响水汽的变化,而水汽的垂直方向变化较小;高空云水和云冰含量异常偏小,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水汽含量下降。热力诊断的结果表明,沙尘暴过程中,由于水汽的相变,在600~800 hPa高度处,水汽凝结产生的视热源的加热率高达6 ℃·d-1,表明非绝热加热作用在沙尘暴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