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傅新姝  彭杰  王晓峰  张燕燕  陈哲  吴峻石  薛昊  陈浩君 《气象》2023,(10):1235-1245
利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上海宝山站地基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和探空资料,评估微波辐射计的探测质量,并讨论定标、天线罩性能等对探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晴空条件下,微波辐射计实测亮温与模拟亮温一致性高,所有通道相关系数均超过0.96,均方根误差为0.15~2.68 K,其中氧气通道的探测准确性高于水汽通道。各通道偏差主要包括随机偏差、系统性偏差和季节性偏差三类,液氮定标能明显减少大部分水汽通道的系统性偏差,但对氧气通道的影响相对较小。更换新型材质天线罩有助于明显降低降水天气各通道的亮温偏差,明显缩短受降水影响后的亮温恢复时长,效果维持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482.
对比了2017~2019年重庆沙坪坝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和Metop-A掩星资料气温、湿度廓线探测之间的差异,并对两次天气过程中微波辐射计的探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辐射计与掩星气温在整个探测高度上均为显著正相关,且低层高于高层;夏半年偏差小于冬半年;,4km以下微波辐射计探测气温高于掩星气温,降雨时偏差更大。(2)微波辐射计与掩星相对湿度相关性稍高于气温;,夏半年相关性高于冬半年,,偏差小于冬半年;降水天气时,1km以下及4~-6km之间,微波辐射计相对湿度的负偏差值明显比无降水时大。(3)降水时段,微波辐射计探测5km以下为高湿区,暖湿气团上升过程中凝结潜热和绝热冷却作用,中低层出现了逆温层;辐射雾出现时,微波辐射计探测到近地面层相对湿度增大和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483.
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能够实现大气温湿度廓线参数的实时观测与反演,在大气探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到观测方式和数据反演算法的限制,目前主要应用于地面固定站点上空的大气参数遥感探测,无法实现大气参数的移动观测。因此,尝试将自主研制的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进行改进并安装在车载平台上,对车载微波辐射计移动大气观测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车载微波辐射计移动观测是可行的。此外,利用车载移动走航观测数据,对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移动走航观测能够用于观测城市热岛效应,西安中心区域比郊区温度高出约1.0℃左右,城市中心的大气对流有效位能也比郊区高出1000~2000J/kg。通过这次实验为微波辐射计的车载移动观测和应用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4.
海冰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大气与海洋环流,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海冰密集度是描述极地海冰极为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之一。本文基于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亮温数据开展北极海冰密集度反演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和阈值法确定了动态亮温系点值,利用天气滤波器和陆地污染修正法消除了天气和陆地对海冰密集度反演的影响,计算了2019年—2020年海冰范围和海冰面积并与同类产品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取的北极海冰密集度产品与NSIDC发布的海冰密集度产品有较高的相关性,海冰密集度的差异在冬季小于3%,夏季小于8%。利用SAR数据进行了不同产品的结果评估,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反演结果优于NASA Team算法,在冬季精度约有1%的提升,在夏季精度约有4%左右的提升。动态亮温系点值较好地反映了海冰辐射特性的季节变化。本研究为中国自主卫星的海冰密集度产品的业务化发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5.
基于西安泾河国家气象站2021年微波辐射计、西安理工大学研制的大气温湿度廓线激光雷达等设备观测数据反演计算0~10 km 以下的温湿度,通过与探空资料的对比分别评估了微波辐射计和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结果表明,二者反演的温度均与探空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激光雷达反演的温度和探空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997,均方根误差在15~25 K之间,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和探空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973,均方根误差在15~50 K之间;在反演相对湿度方面激光雷达优于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反演的相对湿度和探空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964,均方根误差在5%~15%之间,微波辐射计反演的相对湿度和探空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632,均方根误差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486.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风险升高,而对气候变化高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永登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祁连山东段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的时空分布及不同性质降水前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受大气环流、地形、边界层及局地和区域天气气候条件等多因素影响,祁连山东段98%以上的水汽集中在6.0 km以下,大气水汽密度随高度下降,液态水含量则随高度先增后减。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密度及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大,且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出现高度有所降低。(2)水汽及液态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大气可降水量远大于冬季,夏季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及最大值出现高度均大于冬季。(3)水汽及液态水日变化明显,且存在季节差异。水汽日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谷值出现在清晨至中午;夏半年峰值及谷值出现时间较冬半年迟,且峰谷值变化幅度更大。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白天高于夜间,且夏半年垂直分布较冬半年深厚。(4)大气可降水量存在10~20 d和8 d左右的主周期,夏、秋季4~7 d和21~32 d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487.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试验获取的4个典型台风个例数据,对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水汽密度廓线与同址GP S探空资料得到的廓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的温度、水汽密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28.微波辐射计的探测精度在不同高度上有很大差异,整体来说,在高层温度探测精度较优于低层,而在低层水汽密度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488.
489.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及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17—18日和4月11—12日(简称“0318”过程和“0411”过程)乌鲁木齐两次强雨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两脊一槽的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槽东移影响北疆,乌鲁木齐附近中高层槽前西南气流、低层西北气流及风切变是强降水维持的环流配置,且 “0411”过程中亚低槽及高低空风场强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强,其强弱可作为降水量级的重要参考。乌鲁木齐微波辐射资料分析表明,两个过程均在1.2—1.5 km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为雨转雨夹雪温度比雨夹雪转雪略高,但0—1.2 km,“0318”过程雨转雨夹雪温度比雨夹雪转雪低,“0411” 过程则相反;地面气温-0.4~0.5℃、1.5 km温度-2.5~-3.0 ℃,可作为雨雪相态转换的参考指标。3 km以下水汽密度和液态水含量值纯雪最大,雨夹雪转雪次之,雨转雨夹雪最小;4 km以下湿度均>80%,且“0411” 过程的高湿区和伸展高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大偏高;两次过程强降雪时水汽密度最大达10.6~12 g·m-3、液态水含量最大达0.4~0.8 g·m-3。  相似文献   
490.
对 2019 年 1 月发生在西安市的一次持续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进行研究,对污染清除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冷锋活动对西安市污染物的输送和清除作用。结果表明:7 日白天西风累积风速更大,污染清除速率较快,14 日夜间—15 日东风累积风速更大,持续半个月的污染状况消除。两次污染清除过程的不同是由冷高压的位置和移动路径不同所造成。关中盆地内的主导风向不同则是风场与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小时加密风场表明污染清除可分为偏西路径和偏东路径。偏东风将汾渭平原的污染物输送至关中盆地,对本地污染状况是先加重再清除的效果。污染持续期间逆温层维持,上午地面风加强导致近地面污染物浓度降低,午后晴空加热效应明显,贴地逆温减弱或消失,近地层大气垂直混合加强,污染物向上扩散稀释,地面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