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60篇 |
免费 | 5601篇 |
国内免费 | 24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58篇 |
大气科学 | 1442篇 |
地球物理 | 2403篇 |
地质学 | 9854篇 |
海洋学 | 2102篇 |
天文学 | 214篇 |
综合类 | 1463篇 |
自然地理 | 12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604篇 |
2023年 | 852篇 |
2022年 | 1140篇 |
2021年 | 1121篇 |
2020年 | 957篇 |
2019年 | 1016篇 |
2018年 | 802篇 |
2017年 | 827篇 |
2016年 | 834篇 |
2015年 | 818篇 |
2014年 | 1153篇 |
2013年 | 961篇 |
2012年 | 1104篇 |
2011年 | 1046篇 |
2010年 | 945篇 |
2009年 | 900篇 |
2008年 | 875篇 |
2007年 | 791篇 |
2006年 | 748篇 |
2005年 | 683篇 |
2004年 | 618篇 |
2003年 | 573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470篇 |
2000年 | 418篇 |
1999年 | 415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420篇 |
1996年 | 331篇 |
1995年 | 280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232篇 |
1992年 | 219篇 |
1991年 | 178篇 |
1990年 | 172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3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中—上奥陶统沉积物源与构造背景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露头区却尔却克山、元宝山和南雅尔当山中—上奥陶统宏观沉积特征分析,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对盆地东北部巨厚的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沉积物源及其构造背景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发育复理石建造,综合重矿物组合、矿物成熟度参数、砂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阴极发光等提供的物源信息,反映物源区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却尔却克组沉积早期物源区主要来自北部古陆,主要为酸性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类,却尔却克组沉积中后期,除来自北部的物源外,还有来自东南部阿尔金造山带的火山碎屑物质的加入。中—上奥陶统沉积物源分析为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地区中晚奥陶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充填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地球同步卫星定位的弱点,提出了利用高精度道路信息作约束来取代DEM的定位解算方法,该方法将无多余观测的三维定位化为单参数定位,理论上只需一颗卫星就能定位,另一颗将作为检核,这样,既保证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又较好地减免了多值问题。模拟计算表明,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4.
针对滩海油田具有完钻井少,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特点,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建模。复杂断块油藏具有许多内部断层,充分利用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成果建立合理的构造模型。采用“多步建模”的思路,选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以测井资料为硬数据,地震反演数据为软数据,先后建立自然伽玛模型、泥质含量模型和砂泥岩相模型,然后以砂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经研究表明,综合使用地震解释成果和三维地震数据体,有助于建立准确、合理的构造模型;而采用“多步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并综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储层参数模拟进行约束,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保证储层参数模型的准确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5.
城群GIS是适应城市群区域管治的需要,透过跨政府部门、跨行政区域的政府、企业、学术团体和公众之间的协作,共建和共享地理、人口、经济、资源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服务于城市区域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护方面的决策与行动。该文提出了城市群GIS概念,并探讨其功能和架构、关键技术、项目组织、系统实施问题,以期推动学术界对于跨组织、协作型城市群GIS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 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 相似文献
47.
地图拼接是矢量地图数据中的一种常见处理方式。为了正确提取水印信息,需要从拼接后的地图中确定出水印嵌入区域。利用水印嵌入后坐标点尾部数据分布发生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拟合检验的抗拼接算法。该算法利用四叉树算法将地图分成多个区域,然后利用单样本K-S检验判断每个区域内的坐标点尾部数据是否服从均匀分布,最终确定出水印嵌入区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提取水印嵌入区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49.
基于LiDAR数据的DEM和矢量自动提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LiDAR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潜力巨大.基于TerraSolid软件环境,简要介绍了LiDAR数据的分类,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LiDAR数据的DEM和矢量自动提取的相关问题.由LiDAR数据生成的DEM精度较高.但矢量自动提取还未到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50.
通用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及其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目前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要求,提出了开发通用电子政务平台来快速构建各类城市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形成"数字城市"各专业应用的思路,并介绍经过多年开发和应用的通用电子政务平台NetOffice特点,最后以地房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阐述了电子政务平台在"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