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87篇 |
免费 | 3292篇 |
国内免费 | 36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67篇 |
大气科学 | 2700篇 |
地球物理 | 3198篇 |
地质学 | 9134篇 |
海洋学 | 2708篇 |
天文学 | 543篇 |
综合类 | 2596篇 |
自然地理 | 19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9篇 |
2023年 | 1114篇 |
2022年 | 1486篇 |
2021年 | 1624篇 |
2020年 | 1086篇 |
2019年 | 1563篇 |
2018年 | 1096篇 |
2017年 | 1187篇 |
2016年 | 1158篇 |
2015年 | 1230篇 |
2014年 | 1747篇 |
2013年 | 1372篇 |
2012年 | 1574篇 |
2011年 | 1450篇 |
2010年 | 1390篇 |
2009年 | 1412篇 |
2008年 | 1389篇 |
2007年 | 1235篇 |
2006年 | 1040篇 |
2005年 | 984篇 |
2004年 | 896篇 |
2003年 | 848篇 |
2002年 | 715篇 |
2001年 | 665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499篇 |
1998年 | 526篇 |
1997年 | 564篇 |
1996年 | 445篇 |
1995年 | 427篇 |
1994年 | 441篇 |
1993年 | 296篇 |
1992年 | 303篇 |
1991年 | 267篇 |
1990年 | 216篇 |
1989年 | 187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1961年 | 6篇 |
1960年 | 4篇 |
1957年 | 15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102.
自然硒矿物的形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元素硒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但因产出稀少,百年来只有十几篇章报道了自然硒矿物。Thompson等于1956年在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自然硒矿物,呈毡状展布,紫灰色针状晶体。Sun于1959年在粘土岩块的表面擦痕上发现了薄膜状灰硒。Menshikov于1990年在U-Se-Re多金属矿床的氧化带发现了球状和管状形态的自然硒,并把自然硒的形态变化作为矿体形成的温度指示器。 相似文献
104.
利用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逐月气温、日本高分辨率亚洲陆地降水数据集APHRODITE(Asian Precipitation-Highly-Resolved Observational Data IntegrationTowards Evaluation)逐日降水资料以及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多模式集合逐月气温、降水格点数据,评估了CMIP5多模式集合对包括印度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全区域(简称南亚大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并对流域2016—2035、2046—2065和2081—2100年气候变化可能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CMIP5多模式集合对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时间空间相关系数都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尤其对夏季气温的模拟要优于其他季节;对降水而言,模式对其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降水的季节性波动。预估结果表明:RCP2.6、4.5、8.5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21世纪前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和末期(2081—2100年)全流域年平均气温都有上升,且上升增幅随排放情景增大而增大,流域高海拔地区增幅较大;降水除21世纪前期RCP4.5、8.5情景下的增长趋势较小外,全流域年降水量都将增大;未来上述三段时期夏季持续升温将引起北部高海拔地区冰川的进一步消融;春季降水未来将持续增加,对全区水资源的贡献将增加;流域冬季降水的少量增加有助冰川累积和高海拔地区水资源的增加;三段时期夏季降水都有增长,洪涝发生的风险加大,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增多。 相似文献
105.
106.
108.
109.
利用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结果对2022年4月24日西安城区一次弱降水预报出现明显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本次过程西安城区均报有明显降水,主要原因为模式对低层相对湿度预报明显偏大;(2)多种新型探测数据分析认为近地层湿度条件较差及中层的绝对水汽含量低,中层的干暖空气不利于成云致雨,垂直上升运动不强,且由于低层非常干燥,使水滴在下沉过程中蒸发,从而无法形成雨滴下落,这些原因共同造成西安城区无降水,低层相对湿度预报偏大是造成这次西安城区降水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3)造成西安城区近地层湿度条件差的原因是城市干热岛效应和低层干暖平流输送,且降水云团翻越秦岭后其湿空气绝热下沉至城区后出现增温降湿,使得城区形成较为深厚的干层,即使有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也会造成更强的蒸发,这也是城区没有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4)预报员主观预报订正出现空报主要是源于对边界层水汽、抬升条件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订正能力,且对大城市的干热岛效应和秦岭山区地形影响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