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84篇 |
免费 | 3180篇 |
国内免费 | 34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62篇 |
大气科学 | 1600篇 |
地球物理 | 3857篇 |
地质学 | 8703篇 |
海洋学 | 2736篇 |
天文学 | 250篇 |
综合类 | 1642篇 |
自然地理 | 17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818篇 |
2022年 | 1113篇 |
2021年 | 1083篇 |
2020年 | 825篇 |
2019年 | 1101篇 |
2018年 | 812篇 |
2017年 | 776篇 |
2016年 | 847篇 |
2015年 | 860篇 |
2014年 | 1238篇 |
2013年 | 994篇 |
2012年 | 1183篇 |
2011年 | 1193篇 |
2010年 | 1100篇 |
2009年 | 1048篇 |
2008年 | 1076篇 |
2007年 | 910篇 |
2006年 | 812篇 |
2005年 | 769篇 |
2004年 | 636篇 |
2003年 | 584篇 |
2002年 | 588篇 |
2001年 | 584篇 |
2000年 | 458篇 |
1999年 | 463篇 |
1998年 | 455篇 |
1997年 | 466篇 |
1996年 | 397篇 |
1995年 | 290篇 |
1994年 | 325篇 |
1993年 | 275篇 |
1992年 | 283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191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6篇 |
1978年 | 12篇 |
1965年 | 6篇 |
1961年 | 6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102.
103.
带有变量中误差非正态模型中的Box—Cox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x-Cox变换主要用于得到近似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线性模型中的响应(因)变量Y(或经过变换的Y)通常建立在精确测量无误差的独立变量集上,本文研究独立变量中的测量误差(即变量中误差)对Box-Cox变换中参数估计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忽略变量中的误差将产生变换参数估计的偏离,该结论由分析论证和随机模拟得以支持。 相似文献
104.
105.
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工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GIS的社会化发展,空间数据共享成为一种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空间数据格式及模型的多样性,要真正实现空间数据共享,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国内相关行业对数据整合应用的需求,设计一种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工具,分析系统的主要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框架.并以MapGIS数据集成为例,具体分析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该系统满足了国内行业对数据处理的需求,提高了数据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7.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形态及沉积物对表面气流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对孤立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风速的野外实测和计算表明,沙丘迎风坡表面风速廓线呈非对数关系,近地面剪切风速和输沙强度由坡脚至丘顶总体呈递增趋势,但同时随断面坡度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沿断面输沙率的变化导致蚀积强度的改变,表现为沙丘迎风坡坡度变缓的部位沉积大于侵蚀,其它部位侵蚀大于沉积,其中丘顶输沙率和侵蚀强度最大。在沙丘形态上,表现为坡度减缓的部位沉积变凸、其它部位因侵蚀变凹以及坡脚和丘顶的前移。变凸和变凹部位反过来又制约着表面剪切风速的相应变化。粒度分析也表明,沙丘迎风坡表面粒度特征主要取决于表面蚀积状况,同断面形态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109.
根据对取自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的430号柱状岩芯的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岩芯中至少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间断。这四个沉积间断分别处于岩芯的表层,28cm,215cm,和320cm处,其年代分别为全新世,中更新世,上上新世和中中新世-上上新世。南极底层流的发育则是造成上述沉积间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