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与几位同事开始了心仪已久的界木山(寨)之行。  相似文献   
32.
对双井路滑坡勘查资料分析基础上,从双井路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及遭受的人为因素特点,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原因。认为该滑坡所在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滑坡形成的背景条件,乡镇居民建房大规模切坡是导致该滑坡发生的人为因素,长时间集中性暴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并依据该滑坡的危险性大,提出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与修建地表截、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3.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数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入海流路改道变迁频繁,有关不同流路时期沿岸余流场变化的认识将为理解入海泥沙输送特征的变动和沿岸泥沙动态提供重要的水动力基础,通过数值对比实验,以分处黄河三角洲北、东两岸的钓口和清水沟流路为例,对比研究了两个流路基本稳定后的初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结构及其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两个不同流路时期沿岸流系的总体趋势存在一致性,但不同岸段的局部余流场结构、流速及其分布在不同季节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在流场结构上,夏、冬季的差异很小,而春、秋季的差异相对较大,特别是在10m以浅的近岸海域的变化明显.高流速区分布,在钓口流路时期具有随各突出沙嘴而生的特点,清水沟流路时则是沿岸线走向、呈条带状延伸,且其分布范围更大、中心流速更高.沿岸余流流速在清水沟流路时期比钓口流路时期大很多,以清水沟口以南海域的流速增加最显著,北岸海域其次,清水沟口以北、神仙沟以南岸段的变化最小,在季节上以冬季增幅最明显.两个不同流路时期沿岸潮致余流场的总体特征也是基本一致的,分布于甜水沟沙嘴(清水沟口)南、北部的涡环结构在清水沟流路时期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清水沟流路时期神仙沟和甜水沟等原沙嘴附近的潮致余流流速存在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34.
利用遥感技术对驼路沟地区进行遥感地质调查,通过与成控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地质要素的解译以及遥感异常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合前人地质、矿产及物化探资料,进行驼路沟地区的遥感找矿远景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35.
超高压变质岩——造山带深部过程的见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杨建军 《地学前缘》1998,5(4):267-274
超高压变质岩是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于地幔较深部位的地壳物质(包括早先从地幔就位于地壳的超基性岩),记录了地球系统内部物质再循环的过程。了解折返至地壳的超高压岩石的峰变质深度,是讨论造山带深部变质作用、岩浆形成和流体活动的关键,也是讨论折返机制的基础。详细的岩相学和变质反应热力学分析通常还不足以对岩石峰变质物理条件作出判断。高压下矿物固溶体的稳定性、相转变及出溶机制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前提知识。柯石英假象具有特征的结构。并非只有相变才能引起矿物包裹体周围的放射状裂开。柯石英在寄主矿物中的保存情况对岩石的p T路径有指示意义。以构造过压为主导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观点与现有地质观察和高压下岩石的力学状态分析不相一致。定量估计构造过压在岩石俯冲过程中的作用尚需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观察资料。准确的p T路径对于理解俯冲、折返机制至关重要。流体和熔体是岩石俯冲至较深部位时与地幔围岩发生物质交换的主要介质。进变质过程中岩石多放出流体,但也有一些发生在超高压下的水化或碳化反应。退变质过程晚期围岩流体渗入折返的超高压变质岩,但在退变质过程早期,由于温度增高,一些超高压含水矿物可能发生脱水。典型的地壳岩石在俯冲带深部很容易发生部分熔融。高?  相似文献   
36.
青海驼路沟钴(金)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及钴富集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驼路沟矿床是近年在青海东昆仑造山带内发现的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文章在详细解剖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等研究,重点探讨其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及钴的富集成矿机制。该矿床整合产于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发育高度富钠的热水沉积岩和典型的热水沉积矿石组构。沉积岩的主元素和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局限裂陷海盆环境。喷气岩和诸类型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地层围岩相似,均以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明显负铕异常为特征,表明是由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喷出后在距喷口位置较远处沉积而成。钴成矿流体为NaCl-H2O体系,伴生金矿化流体为NaCl-CO2-H2O-N2体系。钴主要分布在硫化物(如黄铁矿)相中,而钴的进一步富集、钴矿物的出现及增多,与变质程度紧密正相关。驼路沟矿床与世界其他典型层控Co-Cu-Au矿床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和钴成矿作用方式,均为同生喷流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37.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人均消费产品的数量是计算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关键和基础的一步。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自下而上法收集资料,计算小尺度生态足迹。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人均生态足迹0.892hm^2,男、女生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976hm^2和0.788hm^2。这些数据与全国或者西部的人均生态足迹相比明显偏低,但总生态足迹为4119.3hm^2,是校园面积的73.7倍。因此,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学生的生态足迹,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利用1台AST286微机可以实现与专线、无线以及以太网的4路通信。作者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软件和硬件的构成以及对多种类型计算机的联机组网的方法和雷达图象数据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39.
白永清  陈城  何明琼 《气象科技》2016,44(2):336-340
为提升湖北省高速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服务能力,丰富高速公路沿线桥、路面结冰预警预报产品,开展特色专业气象服务,利用武英高速凤凰关交通气象站2009—2011年3年冬季桥、路面温度观测数据,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解析了桥、路面结冰温度条件频率随环境气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道路结冰温度条件风险概率模型,并由此构建了武英高速桥(路)面结冰风险等级预警模型,得到以下结论。武英高速公路桥面先于路面结冰的临界环境气温存在2℃差效应,桥(路)面结冰温度条件的低、中、高风险频率对应环境气温3基点为1℃(-1℃)、-0.6℃(-2.7℃)、-2.2℃(-4.4℃)。环境气温降低到0.3~-1.6℃(-1.7~-3.8℃)是武英高速桥(路)面结冰频率变化的快增期,-0.6℃(-2.7℃)左右是桥(路)面结冰频率变化最敏感基点。研究以等级形式发布武英高速公路桥、路面结冰风险预警产品,用户可根据条件主动选择防范或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0.
以重点钻井的岩芯样品和薄片的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X衍射、储层物性和压汞等化验资料的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平台地区路乐河组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路乐河组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和磨圆中等-较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储层物性表现为以中孔-中渗为主,低孔-低渗为辅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好;原生粒间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约占70%,其次是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减少了路乐河组砂岩储层原始孔隙的31.8%和29.5%,是其物性条件变差的最主要因素。在成岩演化早期阶段,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集岩的抗压实能力,有效抵御压实作用在成岩阶段早期对储集岩粒间孔隙的破坏;在成岩演化晚期阶段,碳酸盐胶结物又为溶蚀作用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形成部分次生溶蚀孔隙,对平台地区路乐河组储层的物性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