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51.
砂体等时对比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技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从深入分析砂体成因类型与基准面旋回过程的关系出发,详细讨论砂体在地层格架中的发育位置和分布规律,以及作为较长期层序界面的侵蚀冲刷作用对其两侧砂体的几何形态、稳定性和储集性等特征的直接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在地层格架中进行相当时间地层反演的砂体等时追踪对比新技术方法,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技术方法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和相控模式条件下的“等高程、非同期、异成因”和“非等高程、同期、异或同成因”砂体的两种等时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252.
253.
末次冰期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冰期,气候异常寒冷且存在高频高幅波动,河流系统如何响应冰期气候的变化值得关注与研究。基于河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传统的经典地貌理论认为河流下切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的下切行为发生在间冰期或者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阶段,堆积行为发生于冰期,然而近年来最新的河流地貌研究成果表明,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较为普遍。首先对河流阶地形成的传统模式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单纯的构造驱动模式存在不合理性,气候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单一的气候变化无法驱动多级且高差较大阶地的形成,地壳抬升往往是必要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河流堆积-下切行为转换形成河流阶地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前人的研究案例总结出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行为响应气候变化的三种模式:(1)气候的高度不稳定性引发大规模的洪水事件驱动河流快速下切;(2)快速隆升区气候高频波动叠加构造抬升驱动河流下切;(3)沿海平原地区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驱动河流下切。这三种模式对于理解末次冰期河流系统对短尺度高频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河流阶地成因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4.
以质量控制为主线开展了《海道测量规范》水位控制部分的修订工作,简要阐述了拟修订要点:(1)对水位改正方法,遵循开放性与要求的针对性原则;(2)基准面采用传递确定技术,平均海面与深度基准面分别以10cm与15cm作为95%置信度的精度指标;(3)技术文档实现全过程控制,充分体现质量控制的要求。最后,对规范部分条目设置问题与需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55.
针对在海洋水深测量或海底地形测量中,部分距岸较远测量区域的水位改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NSS测高的近海单站水位改正方法,通过对船载GNSS测高数据进行波浪滤波及吃水改正,计算得到反映水位变化的大地高,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测区大地高水位与单验潮站水位的基准面偏差,统一GNSS大地高水位与岸边验潮站基准,从而对测区水深数据进行水位改正。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达到厘米级的水位改正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6.
下切谷是陆地上一种常见的侵蚀地貌,古今均十分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发育的下切谷,无论是在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发育的典型下切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的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 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下切谷所侵蚀地层的岩性是影响下切谷发育模式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了: (1)下切谷的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下切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下切谷伴生的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中下切谷的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的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相似文献   
257.
258.
淮南煤田二叠系是以三角洲-滨岸平原相为主的沉积。本文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淮南煤田二叠系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聚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一定位置上,叠置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时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后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259.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上述诸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 ,进而控制着各级层序的发育和内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60.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19,自引:4,他引:115  
邓宏文 《地学前缘》2000,7(4):305-313
基准面旋回期间沉积物以不同体积被分配到不同相域的过程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称为“沉积物体积分配” ,它反映了沉积过程响应系统遵循物质保存定律。沉积物体积分配在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响应表现为 :( 1)地层旋回的对称性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 2 )反映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程度的相分异作用 ;( 3)进积 /加积地层单元的叠加样式。这些沉积学与地层学属性无一不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根据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正确的年代地层对比应该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或界面与界面的对比 ,而不是等厚度对比和岩性地层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和渤海湾裂谷盆地东营组湖相沉积的地层对比说明了沉积物体积分配的过程及其在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