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8篇 |
免费 | 509篇 |
国内免费 | 4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24篇 |
大气科学 | 639篇 |
地球物理 | 514篇 |
地质学 | 2052篇 |
海洋学 | 250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1681篇 |
自然地理 | 37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407篇 |
2021年 | 446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428篇 |
2018年 | 228篇 |
2017年 | 294篇 |
2016年 | 285篇 |
2015年 | 388篇 |
2014年 | 768篇 |
2013年 | 601篇 |
2012年 | 663篇 |
2011年 | 696篇 |
2010年 | 611篇 |
2009年 | 623篇 |
2008年 | 667篇 |
2007年 | 543篇 |
2006年 | 517篇 |
2005年 | 484篇 |
2004年 | 440篇 |
2003年 | 468篇 |
2002年 | 390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205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71篇 |
1997年 | 161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81.
182.
城市生活垃圾土的成分非常复杂,大量纤维材料(如塑料、纺织物、皮革等)的存在使得其力学性质与普通土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现有土体本构模型难以对垃圾土的力学行为进行较好的模拟。对此将垃圾土看作是由纤维材料和泥状物(除纤维材料外剩余的成分)组成的复合体,荷载作用下垃圾土的力学特性取决于纤维材料和泥状物的共同作用,并提出了纤维作用参数R的概念。通过构建新的反映纤维加筋作用的塑性势函数,并依据试验结果推导了纤维作用参数R的演化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合理描述垃圾土力学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将垃圾土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三轴排水试验结果和他人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垃圾土应力-应变特性,尤其是应变水平较大时应力-应变曲线上翘的形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模型的建立可为更好地服务于垃圾填埋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3.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卫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本文介绍了对卫星影像进行DOM(数字正射影像)制作、河涌排放口定位、污水等级监督分类及变化监测等在城市污水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4.
探地雷达应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的构想,并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5.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时空大数据平台搭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时空大数据平台搭建的过程,云服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聚焦这一话题来详细展开,具体选取了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空间信息时空云项目来具体研究,在这过程中对云服务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全方面的探索,并且对其所实现的效果加以总结,通过细致的研究与科学的分析活动,... 相似文献
186.
城市暴雨径流变化成因分析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防洪是今后防洪的重点,城市水文将被摆到重要位置.本文介绍了城市暴雨洪水的特性,并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城市暴雨径流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初步探讨了城市暴雨洪水监测、预测、预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本文对我国环境工程地质的发展简况、研究现状和末来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回顾、概括和展望,指出我国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复杂。从防御和保护环境出发,我国未来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以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带和内陆大中城市地区为重点。建立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工程地质的科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0.
威海市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海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亟待解决。以威海市环翠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规划、交通、水利规划、气象、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地质环境角度出发,选取5个层次共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网格法进行了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分析研究,划分出垃圾可填埋区、限制填埋区、禁止填埋区。并在限制填埋区和可填埋区,进一步优选出几个垃圾填埋场地的首选场址,可供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