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基于场地成因的场地分类方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条件和成因的场地分类矩阵[1],通过GIS完成场地类别划分。以遵义市为例,收集了比例尺为1:50万的地质图资料,借助Arcgis建立了遵义市地质数据库,结合地层年代和岩石坚硬程度等地质因素,完成了遵义场地类别划分,并根据实测钻孔对场地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分类结果大致正确。基于地形坡度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是利用DEM数据进行坡度分析,借助VS30建立坡度与场地类别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场地类别划分。获取了30 m精度的DEM数字高程数据,对其进行坡度分析,并建立了坡度与场地分类之间的关系,完成了美国标准下的遵义场地区域类别划分,并根据实测钻孔对场地分类进行验证,分类结果大致正确。  相似文献   
542.
文中通过模型试验,对试验现象中泥石流启动模式和堆积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了贺兰山苏峪口泥石流的形成受沟床坡度、土体含水率、粗颗粒含量三个因素影响的状况,初步探讨了贺兰山东麓泥石流在三个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泥石流影响由大到小分别是粗颗粒含量,沟床坡度、土体含水率;且粗颗粒含量越低、沟床坡度越大、含水率越高越容易发育泥石流。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泥石流的类型为沟道侵蚀型,粗颗粒含量较高时,泥石流类型为堵溃型。  相似文献   
543.
蓝芬  田彬 《地下水》2022,(2):264-265
通过对中等断面大坡度斜洞的施工工艺分析,全面介绍了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配置,通过详细的规划和布置,科学、合理的选择开挖工艺和出渣设备,实践表明,反台阶法以及简易扒渣机出渣工艺可有效地解决大坡度斜洞开挖和出渣难的问题,同时溢洪洞工程的施工也为后续大坡度斜洞开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技术参考和工艺借鉴。  相似文献   
544.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坡度-等效剪切波速关系模型中,坡度主要基于30″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的提取.DEM分辨率对坡度的提取具有重要影响,且对于不同地区、地貌单元的影响不同.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1″、3″、30″分辨率DEM为基础,分别提取研究区域内公里网格点的百分比坡度,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坡度差异的原因.区分平原、丘陵和山...  相似文献   
545.
546.
根据2007—2019年湖北省地闪监测数据、地表覆盖数据以及数字地形高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地表覆盖类型、海拔、坡向、坡度4类地形信息数据与闪电频数、正闪比例、地闪回击强度、地闪回击陡度等雷电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建成区单位面积闪电频数和小幅值地闪比例较高,分别为87.1 次/km2和8.6%;②耕地区和水域区地闪回击陡度值较高;③湖北省地闪回击主要集中在海拔0~700 m、坡度0.5°~35°,地闪回击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减少趋势,地闪回击强度平均值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地闪回击陡度平均值随海拔增加而减少;④坡向朝南或朝东地闪回击密度较高,坡向朝南或朝北地闪回击强度平均值较高;⑤不同坡度区间和海拔区间雷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47.
人口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基于公里网格统计单元宏观分析该问题已具可行性。论文以公里网格为统计单元,结合WorldPop数据集和SRTMGL1数据集,分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在地形因子(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人口空间化数据集、DEM数据源以及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数量分布呈现强烈且持续小幅增强的低地形指向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分布半数平衡点在2000年分别为95.6 m、50.7 m和3.01°,到2020年下降至77.0 m、46.8 m和2.88°。(2)相对土地面积分布,人口数量分布呈现范围稳定且强度持续小幅增大的低地形优势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主体优势分布上界分别较稳定地位于520 m、137 m和6.84°附近,人口主体优势率分别上升了0.011、0.026和0.038。(3)除DEM数据源差异对人口数量的起伏度分布和坡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项数据差异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宏观理解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548.
新疆阿希金矿自20世纪90年代投产至今,地表矿、浅部矿已开采殆尽。采用三维空间分析方法提取控矿因素并进行成矿预测是发现深部隐伏矿体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阿希金地质体三维建模,采用距离场分析、地质界面坡度分析以及地质界面趋势-起伏分析方法,提取了控矿主断裂面距离场、主断裂面坡度、主断裂面趋势-起伏、管道相距离场、管道相趋势-起伏5个控矿因素,并通过散点图对矿化指标与控矿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各个因素的矿化富集空间,提取出成矿有利部位。分析结果可为阿希金矿的深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提供成矿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