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895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论太湖平原防治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地下水开采-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防治太湖平原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在加于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加速引用长江水,大力治理水污染,最大限度地压缩地下水开采量。认为以“警戒水位”和“危险水位”作为控制指标,用时空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天津市地面沉降研究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地面沉降是天津市主要地质灾害,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为减轻受害程度,控制地面沉降,天津市自1987年开始控制使用地下水,并在主要工业采水区实施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  相似文献   
133.
发展城市地质科技 构筑地质人才高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要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地质工作必须确保上海城市建设各项规划任务的顺利实现。通过总结经验,转变观念,及时把握机遇,发展城市地质科技,构筑地质人才高地,为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4.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效果测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应用笔者提出的效果测度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的关联排序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相同,且效果测度关联分析计算原理通俗易懂,计算方法简捷快速,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关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数据库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它的功能主要有信息的采集、贮存、管理、分析、查询、输出等。  相似文献   
136.
王府停车楼位于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地区,是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立体停车楼,基础埋深18.25m。在深基坑施工中,采用三个方面的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周边密集建(构)筑物的安全。主要有:①选择适当降水方案,并配合以旋喷止水帷幕,防止了因降水施工造成地面(建筑物)沉降,②调整支护结构刚度,控制边坡土体位移及由此导致的建筑物颜料、沉降;③利用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等支护手段的有效结合,解决了在没有护坡桩施工  相似文献   
137.
天津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天津曾是我国地面沉降严重城市之一,70年代曾出现年平均沉降值159mm和年极端最大沉降值260多mm的纪录。80年代中期,市政府决定采取控制对策,经过12年的努力,使地面沉降的恶性发展势头得到控制。目前市区和塘沽基本上呈现微量下沉状态,减灾经济效益显著。防治地面沉降公害,关系到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能否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灾害,要看有无强有力的、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组织、行政、经济、技术等四方  相似文献   
138.
GPS技术在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西起莫干山东麓,北部、东北部分别与江苏、上海接壤,南濒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总面积约6490km~2。该区水网密布,地势低平,仅在嘉兴、海宁、澉浦、乍浦等地及西部山前地带有零星残丘分布,海拔在100 m左右;平原区地面高程在2~4m,环太湖周围,地势低洼,高程仅1~2m,长期以来内涝严重。  相似文献   
139.
“削山填沟造地”等岩土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沟壑地区屡见不鲜,掌握填方区沉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获取的56景TerraSAR-X StripMap模式影像,利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了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工程的沉降信息,并与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监测区3个水准点的沉降测量结果比对。结果表明,在填方区地表以沉降为主,在挖方区地表以抬升为主,研究区存在有1处较为明显的地表沉降情况,位于填挖边界线附近填方区内,形变速率范围为-40~-20 mm/a,最大形变速率达-49.9 mm/a,累计量为-151.6 mm,时序InSAR形变结果和实地水准结果吻合性较好,垂直方向形变速率中误差为1.8 mm/a,表明时序InSAR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填挖方区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曹发伟  廖维谷 《测绘通报》2021,(3):156-158,163
本文采用小基线技术即SBAS-InSAR处理淮南市谢家集矿区的8景ALOS-PLASAR数据,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2011年2月。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提取该矿区的时序形变速率,得到累计整体沉降趋势;然后针对公路、铁路、新旧矿区等重点沉降区域进行分析。由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十涧湖西路、堤坝整体处于下沉状态,西张铁路的西半段处于抬升状态,而东半段则下沉严重;东方矿井及新二矿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