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79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薇  王振兴  张冰  周晓妮 《华北地质》2020,34(3):279-286
本次研究以邯郸市重点规划建设区及交通廊道沿线辐射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京保石交通廊道沿线地质构造、活动断裂、以往地震发育、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简明的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划分出稳定性区域、基本稳定区域、稳定性差区域与不稳定区域.根据稳定性综合区划结果,为京保石交通廊道的工程规划和路线选址提供地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和具体地了解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状况,收集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56、1967、1980年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化、建立高程数据库,生成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期数字高程进行空间运算发现,1956-198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沉降区年平均沉降数厘米。基于数字高程空间分析结果,探讨了诱发三角洲地面沉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天津市区地面沉降GPS监测网为例,探讨了高精度GPS地面沉降监测网数据处理中的若干技术问题.研究表明,GPS数据处理软件、GPS监测网的框架基准、大气延迟改正和粗差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在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后处理时,只有对影响计算精度的各种误差源进行有效改正,GPS高程分量的精度才有可能达到毫米级,才能满足地面沉降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于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在调查分析地裂缝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裂活动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程的关系,认为过量开采奥灰水是产生地裂缝的主导因素.随着水位下降,盖层介质固结压密作用是导致地面压缩变形乃至地裂缝发生的直接原因.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固结压密作用的物质基础--松散盖层的厚度、岩性,是构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充要条件.当这种不均匀变形程度足以使土体连续性破坏时,则地裂缝便在沉降区应力集中的部位发生.  相似文献   
106.
蒙脱石脱水作用与地面沉降关系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粘土矿物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日益成为评价和防治地质、工程、水文、环境等问题的关键,也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难题而逐渐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回顾了蒙脱石层间水性质、层间水化膨胀和脱水收缩的影响因素,提出蒙脱石层间的固溶体特征,在总结蒙脱石脱水作用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蒙脱石脱水作用研究地面沉降的思路。最后讨论了用蒙脱石的脱水作用研究地面滞后沉降及沉降趋势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7.
北京市地面沉降发展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最早在1935年发现于西单至东单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到2005年底,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沉降区达4114 km~2,大于100mm的沉降区达2815km~2。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已经对奥运场馆、规划新城、CBD等重要区域构成潜在威胁,所以必须及时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面沉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8.
实行地面沉降控制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特色。本文针对地下水超采是影响天津市地面沉降主要因素的现状,通过对多年地面沉降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的分析,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初步确定各乡镇2007年地下水开采指标或维持2005年实际开采水平,或选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应用地质系统科学理论,综合考虑2001~2005年各年度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动态,将天津市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作为一个回归分析单元。为了将各计算单元的预测结果具体到各乡镇地下水资源开采指标制定中,结合各乡镇地面沉降现状和地下水替换水源条件,并根据计算单元内各乡镇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超采程度、沉降敏感度以及地下水位超限程度等因素进行压采规模的综合分级。这一方法已得到我市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从12月12日举行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二期)工程竣工仪式上获悉,从现在起,北京首次实现了以城区为中心的整个平原区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随着北京市地勘局承担的预警预报系统(二期)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首都的城市安全又多了一个守护神。  相似文献   
110.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前人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与第四系沉积体系、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除了因人类活动导致地面缓慢沉降外,新构造运动、第四系沉积相的分布也与三角洲沉降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研究区沉降区域的分布与主要断裂带相对应,软土的分布基本上控制了主沉降区的边界。研究结果可为以后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其他三角洲地面沉降或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