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2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3514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640篇
地质学   1676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436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4篇
  1961年   3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MapGIS编制土地利用图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编制土地利用图的编辑准备工作、分层处理、误差纠正和面积色普染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2.
93.
介绍隋代名政治家裴矩(山西闻喜人)任职期间为了真实详细地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加强内地和西域的联系。广泛采访、搜集资料,编写《西域图记》,并依此绘制地图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专题地图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4.
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并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通过一定的编号系统绘制谱系树图来追索某元素在块体内部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通过谱系树图可以发现不同级别的子块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合已发现矿床的信息,预测潜在矿床的分布及其储量,从而指导找矿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谱系编号系统并编制了在计算机上自动绘制谱系树图的软件,同时实现了与原有编号系统的一致,解决了长期以来谱系树图不能自动绘制的问题,为地球化学块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95.
96.
本文介绍了用变频激电法寻找含金硫化物矿体 ,通过对视幅频效应 Fs,和交流视电阻率 ρsf的分析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7.
影响解译的过程大致如下:1、对已收集到的卫片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概况。2、对典型和疑难地区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建立判读标志,以点带面进行全面的解译,发现问题再经实地调查后解决,全面解译完毕后,还需抽样检核,以保证解译的精度。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编制立体构造图,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TM图像进行有效处理,建立多元信息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
姚智  况顺达等 《贵州地质》2001,18(2):128-130
利用正向地貌、逆向地貌,岩层倾角等值线,软质岩类区、硬质岩类区、软硬叠覆带分别代表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貌因素、构造因素、地层因素等编制区域地质灾害图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较准确地反映出地质灾害发育的内在规律。遥感手段的应用使得编图更加经济、准确、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在编写《中国近代地图志》天文图篇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天学家在创立“浑天说”,制造观象仪,实施天文观测和天文大地测量,制作天文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始于战国时期“石申夫”编制的第一个恒星表,汉代“张衡”创建的“浑天说”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唐代“张遂”首次完成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元代郭守敬完成27个点的纬度“四海测验”与“水准测量”等,以及迄今发现的《战国前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西汉壁画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敦煌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过洋牵星图》、《恒星屏障图》和《赤道南北两侧总星图》等均为同时代世界首创古天文图,并以科学的天文图制作方法,展示出中国古地图大家庭中的佼佼者风范,在中国传统地图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