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48篇 |
免费 | 3370篇 |
国内免费 | 14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65篇 |
大气科学 | 4321篇 |
地球物理 | 1516篇 |
地质学 | 7049篇 |
海洋学 | 1947篇 |
天文学 | 385篇 |
综合类 | 3509篇 |
自然地理 | 20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40篇 |
2023年 | 523篇 |
2022年 | 684篇 |
2021年 | 782篇 |
2020年 | 702篇 |
2019年 | 859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563篇 |
2016年 | 596篇 |
2015年 | 763篇 |
2014年 | 1782篇 |
2013年 | 1280篇 |
2012年 | 1784篇 |
2011年 | 1739篇 |
2010年 | 1618篇 |
2009年 | 1856篇 |
2008年 | 1643篇 |
2007年 | 1430篇 |
2006年 | 1417篇 |
2005年 | 1366篇 |
2004年 | 1132篇 |
2003年 | 1029篇 |
2002年 | 886篇 |
2001年 | 839篇 |
2000年 | 764篇 |
1999年 | 576篇 |
1998年 | 583篇 |
1997年 | 569篇 |
1996年 | 421篇 |
1995年 | 362篇 |
1994年 | 286篇 |
1993年 | 255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64篇 |
1989年 | 15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上海国土资源》2012,(3)
2012年8月8日上午,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方正教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负责熊福文高级工程师,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研究员,并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进行了专题访谈.
叶院士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及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介绍了空间测控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应用具有自身特色,在数字地球的建设中扎实推进且富有成效;希望上海继续重视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并由陆地向海域发展;建议地面沉降监测可借鉴更精确的LIDAR技术,同时选择代表性基准点进入全球联网,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全球合作. 相似文献
152.
渗透率是确定多孔介质传输流体能力或容量的一个重要流体动力学参数。多孔介质中的流体运动,当其流速不很大即为层流(1aminar flow)时可用Darcy定律来描述流体通量: 相似文献
153.
电子新技术条件下的地图设计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艾廷华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22(2):142-145,150
电子出版系统的参与与电子地图的兴起,是当今地图制图新技术的重要表现。本文讨论了这一新技术对现代地图学的影响,并分析了新技术条件下现代地图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155.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以下简称“3S”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S”技术被纳入高中地理课程。 相似文献
156.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纳入到传统的以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之中是生态保护研究的新领域。利用综合指标方法,分析了中国从2000-2010年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国的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域的服务空间保护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了国家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分级。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显著增加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高主要是农田向草地和林地、草地向林地的转换引的;华北地区的降低主要是耕地的减少以及人工用地的增加引起的;东北地区是由于林地向耕地草地、耕地向湿地与人工用地的转换引起的。② 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均为增加趋势而且显著增加面积大于减少面积;显著增加面积最大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最小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减少最大为重要生态功能区、最小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而且,对服务的保护成效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最高,其次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其余区域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等级中,极高级别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6.18%,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4.19%,保护成效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倍。 相似文献
157.
深基坑边坡滑塌锚拉钢管桩补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发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6):51-52
通过对某大厦深基坑边坡失稳事故原因的分析,介绍了粉喷桩,锚拉钢管桩补救设计施工技术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8.
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图的阅读”的重难点目标,以生活中的地理事象为教学资源,重点运用案例法、小组合作法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以谜语导入新课,以合作学习方式学习重点内容,运用案例化解难点,紧扣学校平面图联系生活,用实践模拟方式巩固和检验效果。最终证明教学过程及其调整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9.
TL ages of 56 loess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injiang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fine-grained quartz and man-made light source bleaching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The well-preserved loess sections in Xinjiang began depositing 400000 a ago.The loess/paleosol series may be comparable with that observ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ut the depositing time was probably delayed by 30000-50000a.2.The bottom boundary age of the Malan loess varie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The TL da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70000-130000 a and 30000-50000 a.The TL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wo warmer climate periods since the Pleistocene,indicating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tratigraphic development of loess,i.e.,paleosol occurred in the warm climate period in the same location,but loess was deposited in other locations.The initial age of loess deposition tends to become older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 .In contrast ,the cold cli-matic belt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The TL ages of loes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throughout geological times and the shift tendency of climatic belt.3.The depositing rate of the Malan loes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but the TL age show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ositing thickness.The de-positing rate of loess in the nort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suggesting that loess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desert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