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0篇
  免费   1040篇
  国内免费   1206篇
测绘学   1445篇
大气科学   1030篇
地球物理   1379篇
地质学   3249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412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1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91.
The studies uranium deposit occurs in a geothermally abnormal area. It has the following four features: 1.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s observed in a certain temperature zone. 2. The uranium deposit occurs in an area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but highly varying radioactivity in a regionally high radioactive field. 3. Uranium closely coexists with cubic pyrite of hot water origin. 4. Pitchblende is characteristic of hot water orig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 hot waters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Uranium in the deposit is considered to have come from the host rocks, The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is uranium deposit is that uranium was first leached out of the host rocks by ground hot waters and then transported to where uranium enrichment and deposition were favoured, forming uranium deposi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ased on this explanation, this uranium deposit is believed to be the product of hot water activity in the regionally geothermal abnormal zone.  相似文献   
892.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时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锐  黄辅琼  顾瑾平 《地震》2004,24(1):126-131
对中国大陆1969年以来11次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分阶段进行统计分析,并选用雷达图描述了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认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异常出现时间上的阶段性与不均匀性,中长期趋势性异常分散,短临异常相对集中,且各占总异常比例的50%左右;震前异常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沿活动断裂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中长期趋势异常较早出现在震源区附近,并呈现出由震源区向外围扩散-收缩-扩散-收缩的过程,特别是进入短临阶段后,异常向震源区收缩的趋势更为明显;在震源区(或在距震源较近的范围内)异常所占的比例大,远离震源区所占比例小,且有由震源区向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93.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相似文献   
894.
介绍地面地下空间信息采集车的原理和结构,给出了利用GPS-RTK辅以全站仪和地下管线探测仪实现地下管线勘、测、管一体化的原理,以及获取管线三维坐标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地面地下空间信息采集车的可行性,其精度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5.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小城市出发,用VC 开发工具基于MapObjects组件上开发德州市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从数据的多元性出发,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电子地图具有多种格式,其中AutoDesk公司的CAD数据占很大比例,ArcInfo格式也占一定比例,如何让多种数据在一个系统中共享,重点阐述构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组织方法,最后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896.
无控制DEM表面差异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无控制DEM差异探测算法。它可以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纳入到统一坐标系中,这样就可以根据匹配后的DEM来定量探测地表变化情况。该方法通过差分模型考虑了观测量的数值及其相互关系。与目前差异探测能力最强的LMS-LZD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更好的差异能力和更高的匹配精度。普歪沟泥石流沟多时相DEM差异探测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7.
在GNSS载波相位测量中,周跳的探测与修复一直是个重要问题。主要研究了GPS和GNONASS周跳的探测方法,针对相位减伪距法、电离层残差法和M—W组合法三种周跳探测与修复的方法,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利用Matlab编程分别予以实现。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详细探讨和验证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三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8.
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数据的粗差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讨论了阈值法、Dixon检验法和小波算法应用于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粗差探测的效果。为了克服这3种单一粗差探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粗差探测组合方案,即联合Dixon检验和小波算法,以及联合Dixon检验、阈值法和小波算法的组合方案。模拟结果表明,两种组合方案均能有效改善粗差探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9.
雷雨  赵丹宁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27-28,31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是GPS载波相位数据处理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介绍了双频相位求差法探测与修复周跳的原理;其次,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在不同采样率下探测周跳与修复的效果;最后讨论了该方法探测周跳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0.
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集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管线数据动态更新于一体,为县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平台,为政府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发实践,描述了数据库结构、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动态更新机制,为探索地下综合管线信息化管理、动态更新维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