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15篇 |
免费 | 2499篇 |
国内免费 | 30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86篇 |
大气科学 | 4551篇 |
地球物理 | 2594篇 |
地质学 | 4461篇 |
海洋学 | 2326篇 |
天文学 | 191篇 |
综合类 | 2379篇 |
自然地理 | 40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586篇 |
2022年 | 748篇 |
2021年 | 838篇 |
2020年 | 644篇 |
2019年 | 733篇 |
2018年 | 564篇 |
2017年 | 627篇 |
2016年 | 649篇 |
2015年 | 683篇 |
2014年 | 1264篇 |
2013年 | 967篇 |
2012年 | 1118篇 |
2011年 | 1151篇 |
2010年 | 1022篇 |
2009年 | 1189篇 |
2008年 | 1167篇 |
2007年 | 1015篇 |
2006年 | 929篇 |
2005年 | 873篇 |
2004年 | 748篇 |
2003年 | 818篇 |
2002年 | 697篇 |
2001年 | 539篇 |
2000年 | 418篇 |
1999年 | 392篇 |
1998年 | 425篇 |
1997年 | 435篇 |
1996年 | 343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98篇 |
1993年 | 204篇 |
1992年 | 242篇 |
1991年 | 224篇 |
1990年 | 146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10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电离层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地磁场作用,电离层内部电子在特定线状特征上的变化具备一定规律性,如经度方向的规律性强于纬度方向。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线状变化特征的建模方法,选择具备特定地理位置约束(经线方向、纬线方向、磁力线方向)的站点,引入电离层高阶梯度变化,估计待求点电离层电子含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DOY172地方时14时,地磁经度带和地理经度带的误差均值和标准差最优结果比地理纬度带的结果分别减小了72%、62%。从2014年整年来看,线性建模误差均值和标准差最优结果比面状建模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小了82%、49%。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80—2017年华南地区30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统计特征,定义站点上短时(1—6 h)、中等时长(7—12 h)和长时(>12 h)降水事件,对比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以及所定义的西部内陆、东部内陆、沿海地区的异同。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爆发后,研究区域平均而言,三类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增多、小时降水强度增强,短时、长时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增多,而中等时长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有所减少。(2)从空间分布来看,南海季风爆发后,小时降水强度在整个华南地区均增强,西部内陆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尤为明显;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在西部内陆和沿海地区升高,而东部内陆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降低,因此,季风爆发后西部内陆和沿海地区的总降水量均显著增大,而东部内陆的总降水量变化不大。(3)西部内陆降水事件主要在夜间开始发生,持续时间越长的事件越早开始,且由西向东逐渐推迟;东部内陆短时降水事件主要在14时(北京时,下同)左右开始,季风爆发后更为明显,而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沿海地区短时降水事件在季风爆发前主要于05—08时开始,季风爆发后,在海岸线约50 km以内仍然如此,而较远离海岸线的短时降水事件主要于14时开始,沿海地区长时降水事件在季风爆发前、后都倾向于在夜间开始,并在日间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34.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我国北方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基于1966—2021年87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暖季5—9月一般性降水和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并基于1980—2021年298个气象站分析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存在短时强降水强度极端性显著区域。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两类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强度和降水时次百分比均呈增长趋势,但短时强降水的增幅更高,而渤海西侧平原区域趋势则均不明显。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的一般性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日变化幅度显著弱于短时强降水;7—9月渤海西侧平原区域降水夜发性更明显,且相比另一区域半峰持续时间多出约2 h。2005年后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短时强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下午时段均明显减弱,但午夜后至清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5.
36.
面向未来的海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以地质时期海面变化过程等理论性研究为主要方向的海面变化研究经过70年代在观念、方法和资料积累方面的突破,自80年代初期以来进入了以“面向未来”为基调的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关于未来海面变化幅度及其影响和对策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90年代初以来的几年间,世界海面研究的活跃领域是地质历史时期(例如LGM,5e等阶段)的海面实况、极地冰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海面控制原理、海面模型以及绝对海面的航天测量技术与应用等方面。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预测热”之后的“冷思考”。中国海面变化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迅速发展,今后应注意引进先进技术方法,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发掘自身的优势,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7.
在中国,自从1957年起,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石油地貭任务)广泛发展的同时,比較年輕的大地电流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地中存在大地电流,这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了。以往的观測表明,大地电流具有脉动性貭,它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間而变化,并在地球表面很多地区同时出現。大地电流的产生、它的变化以及与地磁場的关系,还沒有搞得相当清楚,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問題。 相似文献
38.
针对目前的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本文在对国外规划理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 ,借鉴国外规划中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9.
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坚持科学 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某些行业和地区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这一主题所关涉的核心问 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相当严重,而且中央一题,明确指向发展与资源的关系,进一步说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0.
我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当前土地利用和管理特别是土地供应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问题,做一些调查研究。简单地说主要是“看、听、学、悟”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