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6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9篇 |
大气科学 | 41篇 |
地球物理 | 162篇 |
地质学 | 102篇 |
海洋学 | 51篇 |
天文学 | 45篇 |
综合类 | 30篇 |
自然地理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利用地震对分析统计方法研究了川滇木里—宁蒗及松潘一汶川区的地震时空分布图象。结果表明:①任何震级的地震在空间上的分布都是非随机的,不均匀分布。在较小震中距上,地震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聚集程度有随震级明显增高的趋势,且随构造背景而异;②两区域的地震(松潘一汶川区3.5≤M≤3.9的子集例外)在时间上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小震级地震集中在较小时间间距范围上,较大震级地震的分布图象则随区域构造背景及地震活动水平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3.
74.
75.
基于单像对的常规D-InSAR技术在形变量较大的地震同震形变场探测中已取得成功应用,但由于其受时间、空间失相干和大气影响的严重制约,难以应用于长期缓慢微小地壳形变的观测研究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S-InSAR(Permanent scatterer InSAR)技术是对常规D-InSAR的创新性发展,它通过将干涉处理对象集中在SAR图象中散射特性稳定的高相干点集上(人工建筑物或巨石、山峰等自然地物),避开非相干象元可能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从而间接克服了相位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干涉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使基于InSAR技术的mm级微小地壳形变的遥感观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6.
77.
对大气预报常用图形在电子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采用DOS3.31操作系统,设计一套子目录,并给出一套程序,便于日常天气预报使用 相似文献
78.
我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的“缺震事件”——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指标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缺震事件”的始末,较多的震例表明,限定“缺震事件”起止的地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它们在地震构造上的原因可能是代表区域最活跃的破裂,突然处于阻碍、闭锁状态,其持续时间大于10个月,再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为解锁,并随即出现新的一轮大地震活动。故可以作为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通过研究我国一些震情窗口成组震兆与大陆及边邻Ms≥7.0级地震的整体链式活动的对应关系,指出这些窗口的成组震兆具有远程遥联的特点。对这种特点的深入研究将有可能为我国大陆及边邻地区地震活动的总体大形势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