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38篇 |
免费 | 313篇 |
国内免费 | 2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31篇 |
大气科学 | 258篇 |
地球物理 | 525篇 |
地质学 | 545篇 |
海洋学 | 320篇 |
天文学 | 84篇 |
综合类 | 238篇 |
自然地理 | 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多普勒雷达降水回波径向速度场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逆风区,对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逆风区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中的物理图像特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实现了逆风区自动监测识别.首先,以雷达图像色标为依据,采用阈值法分别获取正、负速度区域二值图像,再对2幅图像分别进行形态学运算,然后将上述4幅图像做交叉逻辑运算,得到逆风区监测识别结果和相关参数.通过在2005-2011年长沙雷达站47幅根据实况进行人工标注后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像上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逆风区可以进行快速准确识别,与人工标注结果比较准确率可达89%,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2.
针对传统的Co-training和Tri-training协同训练算法中基分类器独立性低、迭代过程中误差累积和整体泛化性能低的问题,将多视图理论、编码理论和万有引力公式引入协同训练分类算法中,提出了改进算法,算法有效地防止了迭代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同时提高了分类系统的泛化性能。在高光谱图像分类实验中,随机地从数据集中抽取5%、10%和20%样本作为已标记训练集时,码字匹配的协同训练分类算法对比Co-training和Tri-training算法,在分类精度上平均分别提高了12.38%和6.13%,在Kappa系数上平均分别提高了0.2和0.07。进一步加入引力筛选机制,对比Co-training和Tri-training算法,在分类精度上平均分别提高了21.30%和10.99%,在Kappa系数上平均分别提高了0.26和0.13,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一种基于Joint Boost特征选择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信息可视化方法。实验选用了ESAR的德国某机场的极化干涉SAR数据,提取几乎所有极化干涉信息分量构成较为完备的特征信息集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多波束声参数在海底热液区底质分类中的应用——以东太平洋海隆“宝石山”热液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波束声纳底质分类可以高效且全覆盖地认识海底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应用Simrad EM120多波束声纳对东太平洋海隆附近的"宝石山"热液区进行底质分类,一方面可以研究多波束声参数在深水热液区进行底质分类的效果,挖掘多波束声纳在海底底质分类方面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热液区的底质取样、摄像以及多波束声纳资料,建立综合分析热液区底质的模式,获得热液区的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通过提取与底质属性相关的声纳回波反向散射强度数据,形成"宝石山"热液区的声纳图像,并结合该区域的取样与海底摄像资料,综合分析该热液区的底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在该热液区的喷口西侧广泛分布,在喷口周围主要是基岩与砾石的混杂底质。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对华北的大兴安岭-燕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深成岩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岩浆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本文展示了较高分辨率的日本海沟-长白山-蒙古额尔德尼查干的地震层析图像,揭示了太平洋俯冲板片的形态特征;再结合对俯冲时间及俯冲作用与岩浆作用时差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板块俯冲与研究区的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最后通过底侵作用年代学的研究,将大兴安岭-燕山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层析图象显示的大陆板内软流圈上涌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6.
医学CT图像在成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噪声。图像噪声会降低图像质量,影响临床诊断。因此,医学CT图像降噪在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的NL-Means(非局部均值算法)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改变对降噪起关键作用的加权核函数。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对医学图像降噪有一定的效果,并且能够更好保留原图像的细节信息。在图像降噪后的峰值信噪比(PSNR)方面,本文算法比NL-Means算法最大可提升2.59 dB。 相似文献
97.
中、低空机载成像光谱图像的几何校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我国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OMIS机载128道成像光谱系统试飞所获取的图像、定位和飞行姿态等数据,进行了图像几何修正处理和衫软件开发研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所获取的定位与飞行姿态数据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案。根据该系统提供的各种参数,建立了航空高光谱图像单因素几何校正模型和几何畸变综合校正方法。对该系统在辽东湾地区试验飞行获取的10条航带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多航带镶嵌处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中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活跃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平静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活动期中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以及地震活动区域所受到的严格约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地震动力学和地震活动区域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
本文是作者关于“数学形态学与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和识别”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地图图形的集合概念和地图图像形态分析的基元确定原则,证明了结构元素的基元最小分解定理;同时,介绍了基本的形态学变换,统一并扩展了带约束条件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模型;从而,奠定了数字地图图像分析和识别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遥感影像云检测是遥感影像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准确识别影像含云区域能够提升影像的利用价值.根据遥感影像的成像特点,将阈值法和纹理特征结合实现云和下垫面的分割.首先将影像从RGB(red-green-blue)空间转化为HSI(hue-saturation-intensity)空间,进而构建影像的显著性图像,利用Otsu...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