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石桥菱镁矿矿石的残余沉积构造及交代结构均很发育。菱镁矿交代白云岩、粗、中、细粒菱镁矿依序交代。副矿物分残余沉积变质矿物、热液矿物、残余热液矿物及次生矿物四类。菱镁矿为一组MgCO_(?)-FeCO_3固溶体,其铁含量依温度降低而增加,组分均勺性则依世代演化而降低。凡离子半径与镁近似的痕量元素随镁自围岩至矿石迁移,反之,则随钙分散。矿石中碳、氧同位素组成均不因流体冷却、分馏系数增大而变,可能有含适度轻氧的卤水不断注入,碳则因阳离子交换自白云岩继承而来。确定了矿物生成顺序表。  相似文献   
42.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多组分混合作用中热力学性质的变化,详细地推导了混合熵、混合焓等公式,并简述了其在岩石学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43.
曾庆理  刘庆生  邱宁 《地球科学》2009,34(6):993-10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中318~380m (A)、420~470m (B) 和530~600m (C) 深度分布三段高铁钛榴辉岩, 它们具有高全铁(FeOT) (平均15.36%、14.09%和20.83%)、高TiO2 (平均3.89%、3.28%和4.10%) 和低SiO2 (平均44.64%、48.64%和41.10%) 含量分布特征.岩石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A段样品为低磁化率(平均3.61×10-7m3·kg-1)、低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0.12×10-3Am2·kg-1) 和低Q值(平均8.03);B段样品为高磁化率(平均12.55×10-7m3·kg-1) 和中等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1.47×10-3Am2·kg-1) 及Q值(平均26.42);C段样品磁化率介于A、B段之间(平均9.73×10-7m3·kg-1), 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10.05×10-3Am2·kg-1) 和Q值(平均138.571) 最大.岩石磁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 A、B两段样品代表了新鲜或轻度退变质榴辉岩的磁性特征, 但就研究的代表性样品的磁性岩石学特征而言, B段样品显示的退变质程度稍高于A段; C段榴辉岩样品密度最大, 主要为新鲜榴辉岩, 氧逸度明显高于A、B两段样品, 且存在大量出溶过程形成的以薄层结构为标志特征的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 可能是样品高天然剩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磷灰石是人与动物硬体(牙、骨、结石)部分的主要无机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5.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铜粉体的晶体结构为β-相,无明显团聚;随铜掺入量的增加,粉体粒径尺寸减少,晶格参数逐渐接近冰晶的晶格参数.  相似文献   
46.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540-600m榴辉岩中集中发育了一种具特殊出溶结构的不透明金属矿物——具高度精细共生结构的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在这段榴辉岩中,这种固溶体少部分以细小圆粒状包裹体分布于单斜辉石和石榴石内部,大部分则呈海绵陨铁状充填于单斜辉石和石榴石空隙之间。出溶分多个不同的期次,相对粗粒的赤铁矿质钛铁矿和钛铁矿质赤铁矿出溶片晶中又包含有更细粒的出溶片晶,在次一级的赤铁矿质钛铁矿域出溶钛铁矿质赤铁矿,同时在钛铁矿质赤铁矿域又出溶赤铁矿质钛铁矿,出溶片的大小可以从毫米级一直变化到纳米级,以至于很难测到纯的端元组分。出溶片在单个颗粒中按照平行(001)的方向定向排列,但在整个样品中则没有规律。出溶片中钛铁矿的摩尔百分数从23.80变化到89.84,反映了从不具明显磁性的赤铁矿和钛铁矿端元组分向具有强磁性的出溶体演化的过程。这样的出溶过程需要一个缓慢降温的环境,说明在超高压地体快速折返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近等温降压或滞留在高温状态下(近等温等压)的阶段。这种固溶体在矿物的磁性特征方面十分特别:(1)可以包含异常强且稳定的天然剩磁;(2)所保存的剩磁即使在强的退磁磁场中也不会消退;及(3)能引起区域上显著的磁异常。因此,这种固溶体可能是导致CCSD主孔540~600m段榴辉岩较高磁化率、区域高度航磁异常及高度V、Ti异常的主要因素。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出溶结构在540~600m岩性段集中分布的现象与这一岩性段在各方面均有异常表现的奇特现象相吻合,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的成因与导致这段岩性段各种异常的成因有着直接的联系。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出溶结构的出溶成分和所具磁性强烈依赖于榴辉岩温压条件的变化特征,对它的继续深入研究,将会为精确限定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变质岩石形成中的温压变化,解释CCSD主孔附近区域的磁性异常及钒钛矿的勘探等问题起到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中国十四个接触交代钙夕卡岩矿床和钙-镁夕卡岩矿床中的三百多个样品的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不同矿床类型的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代表着钙夕卡岩矿床的十个矿种(Fe、Fe-Cu、Pb-Zn、W、Sn、Sn-Mo-Bi-W、、W-Bi-Cu-Mo、Cu-Zn、Cu-Sn、W-Zn-Cu)和钙-镁夕卡岩矿床的三个矿种(Fe-Cu、Mo、Pb-Zn)。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变化范围大,大多数石榴子石是含锰铝榴石+铁铝榴石+镁铝榴石小于15%(摩尔百分数)的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大多数辉石是含小于5%的锰钙辉石的透辉石-钙铁辉石固溶体。有些Pb-Zn钙-镁夕卡岩矿床中的辉石显示出Mn含量有所增加。只有Sn和W钙夕卡岩矿床及Pb-Zn钙-镁夕卡岩矿床含(Sps+Alm+Pyr)总量大于15%的石榴子石。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与夕卡岩矿床金属矿化类型之间有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48.
沙连Kun 《矿物学报》1991,11(1):52-59
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MgSiO3-FeSiO3)中Fe^2 及Mg^2 在M2和M2两种等效位置上进行非理想混合。研究表明,辉石的等压热容(Cp)强烈依赖于组成,呈非线性关系,可表示为:Cp^Opx=XMg^OpxCp^Ep XFe^OpxCp^FS-XMg^Opx(-283086×10^3/T^2 88118.6×10^7 /T^3-561892×10^9/ T^4)-XMg^OpxXFe^Opx(XFe^Opx-XMg^Opx)(-30196.3×10^3/T^2 50360.6×10^6/T^3)-XMg^OpxXfe^Opx(XFe^Opx-XMg^Opx)^2(-343186×10^3/T^2-1010700×10^6/T^3 673448×10^9/T^4)或Cp^Opx=XMg^OpxCp^En MFe^OpxCp^Es-XFe^Pox×10^3/T^2[1475.47(1-XFe-M1)^2 10291.155(1-XFe-M2)-TMg^Opx×10/T^2[14758.47(1-XMg-M1)^2 10291.155(1-XMg-M2)^2]低温时热容的非理想混合效应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等温热容曲线(空间热容曲面)从一个极大值点(峰脊)分解为两个极大值点(峰脊),且逐渐趋向于理想混合热容直线(或平面)。  相似文献   
49.
作者系统地进行了Tl—Ga—S三元系的合成实验研究。在300℃等温面上,发现了四个新相,Tl_4GaS_5为三元纯相,Ⅰ、Ⅱ、Ⅲ为固溶体相区,其成分变化范围分别是:(Ⅰ)Tl_(20)GaS_(16)—Tl_(20)Ga_2S_(17),(Ⅱ)Tl_(10)Ga_6S_(17)—Tl_5Ga_3S_7,(Ⅲ)Tl_2Ga_2S_5—TlGaS_2。此外,在630—900℃还存在一个成分为TlGa_5S_8—Tl_2Ga_(10)S_(11)的固溶体相。对这些新相均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光性及某些物性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已进行了指标化。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出溶结构的特点,叙述了测定固溶体分解速度的原理、依据和方法。该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