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3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西北地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阴历目录,依据地震活跃特征确定固体潮调制阴历日期和调制比阈值,并利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即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S5.8和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前, 区域小震的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岷县漳县MS6.6和阿拉善MS5.8地震前震中区域出现固体潮调制比异常,门源MS6.4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固体潮调制比异常演化时间较长; 西北地区3次中强震均发生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的高值异常集中地区及周围区域,扫描时间窗长度和固体潮调制比异常区域的大小可能与中强震的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固体地球潮汐(Solid earth tide,SET)在地表产生的径向位移可达40~50 cm,形变梯度可达2 cm/100 km,是各种精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地表形变监测范围的不断增大以及对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固体潮位移对InSAR观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固体潮位移理论模型,根据InSAR测量基本原理和Sentinel-1卫星成像参数,模拟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定量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我国江汉平原和北美大平原的Sentinel-1数据为例,探讨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体潮位移对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存在较大影响,在250 km×250 km范围中,以C波段为例,其相位变化可达12 rad(对应52 mm视线向形变);(2)固体潮位移相位在中低纬度(60°S—60°N)地区变化较大,两极地区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在Sentinel-1 InSAR观测中,通过固体潮位移相位改正去除了干涉图中的部分低频相位偏差,相比原始干涉图,改正后的解缠相位标准差减小了约29%.本研究对于认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提高星载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基于MATLAB GUI界面,采用天顶距直接法和负荷格林函数法编写一套重力固体潮与海洋潮汐负荷改正软件GTIDE,并将其与国际现有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TIDE软件易于操作、便于维护,能有效揭示重力固体潮与海洋潮汐负荷的变化特征,适用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测量的潮汐改正。  相似文献   
74.
INTRODUCTIONBased onthe results gathered after manyyears of seismic groundwater observation,itisfoundthatthe water level in deep wells responds to the earth’s tid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changesaccordingly,not onlyin amplitude ,but also in the phase lag by different degrees .Some phase lagslast onlyfor several minutes ,while some last aslong as more than one hour (Zhang Zhaodong,1988 ;Wang Chengmin,1990) .The result of this theoret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hase lag response to…  相似文献   
75.
河北区域地震前兆台网6个地震台站配备DSQ型水管倾斜仪进行地倾斜观测,选取2009—2016年记录的观测数据,对水管倾斜仪两端点一致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台站水管倾斜仪同一分量2个端点的相关系数、方差及均值、潮汐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较高,表征产出的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6.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5,31(1):152-157
利用宁波地震台ZK03井的原气氡观测系统,将P2000型测氡仪应用于气氡连续观测试验,记录到较明显的潮汐现象且其波动幅度较大。功率谱估计结果显示,观测数据存在显著的固体潮效应。同时,与同井观测的动水位、同台观测的VS垂直摆NS向记录的潮汐波形进行对比,发现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每天都有两峰两谷,但存在约2h的时间差。P2000型测氡仪具有自动扣除本底污染的功能,其记录到的波形能更真实地反应地下流体中气氡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应用于地震流体气氡的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77.
罗少聪 《测绘学报》2004,33(2):186-186
随着现代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日臻完善,目前重力场观测精度已达到10-9 m/s2量级,位移观测精度已达到cm量级,应变观测也已达到10-8量级,这些高精度观测手段在测定地球形态,研究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少聪,男,1962年生,广东兴宁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2003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固体潮和大气负荷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78.
张斯奇  张怀  石耀霖 《地震》2013,33(4):190-195
钻孔应变仪的观测过程中发现潮汐应变响应存在方向各向异性, 推测是受到台站附近断层影响导致的。 我们对此展开数值模拟研究, 讨论软弱断层对潮汐变形传播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软弱断层的存在确实能够产生能够观测到的各向异性现象。 同时我们还发现其各向异性变化对断层弹性参数较为敏感。 观测到的部分地震震前反映固体潮应变各向异性的潮汐因子"玫瑰图"变化有可能是由于台站附近断层在震前的性质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79.
分析降雨、大风、雷电、观测室进人、放炮、断电及仪器故障等各种干扰事件对荥阳地震台数字化形变固体潮分钟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固体潮观测中的震颤异常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与固体潮台站的日常监测中,常发现有一些异常"脉动"信号叠加在固体潮曲线上.这些异常"脉动"与宽频带数字地震计的观测在时间上同步、一致,其中的一部分由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引起,而其他的则大多与强地震相伴随,统称为震颤异常波.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地震与固体潮观测台站(HUST)的概况,报道了该台应用 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观测记录到的大量震颤异常波事例.大量观测事实表明:中国固体潮台站记录的震颤异常波,绝大多数只在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的低通滤波1 通道(LP1)出现,而在其低通滤波2通道(LP2)和其他固体潮仪器中则罕有发现;震颤异常波的包络线大多呈"纺锤状"或"尾巴状",持续时间多为1~3天. 通过对震颤异常波和固体潮观测仪器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震颤异常波实际上就是一种来源复杂的地球脉动信号,响应范围广泛,可被宽频带数字地震计和固体潮仪器记录.由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震颤异常波的主要周期在3~7 s范围,而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则除此外,还包含10~60 s及更长周期的信号.固体潮仪器对震颤异常波响应的差异是因为仪器的传递函数不同和特性所致. 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分钟值采样数据中的震颤异常波,只是真实信号的一种"混叠"或映射.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是否与地震有关?是否是震兆?尚需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