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魏新平  王左  何惠 《水文》2006,26(3):78-8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文政策法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建立了水文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本文对全国水文政策法规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当前水文政策法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一段时期水文政策法规建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明阳  王克林  何萍 《热带地理》2005,25(1):10-13,18
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完整性概念的由来,以及对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评价的指标必须满足的原则;并从指示物种,结构-功能-组成,压力-响应等方面介绍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进一步介绍了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的划分;对目前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3.
世界上邮轮萌芽于19世纪初,而真正携带游客的邮轮旅游则主要开始于19世纪中叶。邮轮旅游从最初主要为社会精英和富人阶层参与的简单社会活动,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市场现象。国外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积累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日臻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邮轮旅游业则刚刚起步,有关研究远为滞后,亟需了解国外邮轮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借鉴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广泛综合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外邮轮旅游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展望,希望研究结论可以为促进中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引导中国学者开展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 CEF)是一个中国生态学领域的综合学术论坛;它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春冬季专题研讨会、高级研讨班以及焦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组织了100期主题演讲和12次大型学术研讨会、6次专题研讨会、2次高级研讨班,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300人次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大讲堂作了学术讲演,其中150人次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从近年来演讲的主题来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生态大讲堂”研讨会整理出版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5本,涵盖了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反映了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大讲堂”讲座和研讨会主题的梳理,探讨了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曾文  张小林 《地理研究》2014,33(8):1542-1556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梳理和分析该时期中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对了解当前国内本学科的现状和指导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社会地理学的发展进行简要介绍,探讨了社会地理学的研究主题。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著作的梳理,在对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总体分析基础上,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与乡村社会地理学两方面对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对中国社会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与研究中,中国社会地理学应积极合理地借鉴西方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优秀成果,继续拓展并深化已有的研究内容,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理论框架,同时发挥社会地理学问题指向性优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6.
土地利用集约化研究的回顾与未来工作重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会义  孙明慧 《地理学报》2014,69(9):1346-1357
土地利用集约化是粮食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作用下人类土地利用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进程,使其向可持续集约化方向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集约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但源流更远的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研究等与土地集约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同样加深了人们对土地利用集约化规律的认识。由于这些工作分散于多个学科领域,相关成果并未得到很好梳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重点围绕基本特征与测度指标、极值问题与潜力研究、驱动因素与限制因素、环境影响与可持续集约化等4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至今为止土地利用集约化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概要介绍了监测和制图、路径选择、政策选择、城镇用地“集约化”等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7.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过程,评述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思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外场观测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研究,云和降水物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数值云模式和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研究、云的微物理结构、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催化条件预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云和降水物理中的有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8.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随着生态足迹模型的不断完善,其应用案例大量出现。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生态经济等领域所得到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态足迹模型在应用过程所得到的修正,如采用投入产出分析以完善计算方法,采用地方生产力指标体系以体现区域特征,补充丰富土地划分类型,通过长时间序列研究以弥补原模型的静态缺点,并配合其他可持续发展指标以辅助相关政策制定等。文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今后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学术之势、国家之势与民众之势推动了海洋社会学的拓荒开路,迄今已形成数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其研究成果,在核心概念的厘清中形成了从形式主义向实体主义的演进,在体系架构的理念上呈现了从移植设计到认知的创新,在范式立场的坚守中表达了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的本土贡献,从而为深化和拓展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0.
2009年,矿业融资和矿业资本市场这两个近年来最吸引业界眼球的词语,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依然独领风骚:不论是在具体的矿产勘查和开发领域还是在矿业并购重组中,矿业融资和矿业资本的进入与退出,都表现得十分抢眼。尤其是在引领全球矿业复苏的道路上,矿业资本市场更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