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2篇
  免费   2225篇
  国内免费   2371篇
测绘学   616篇
大气科学   1102篇
地球物理   3597篇
地质学   5522篇
海洋学   1253篇
天文学   198篇
综合类   1250篇
自然地理   1350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730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535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771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内蒙古地区场地响应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台站分布、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为基础,将内蒙古的大部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域分别进行了场地响应研究。对近几年积累的大量ML≥3.0级以上地震,共计39个台站记录到的124次地震事件的785条波形,根据S波的观测振幅谱,采用遗传算法分别反演了三个区域的介质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对其进行了讨论。本文得到的介质衰减模型和台站场地响应,将对台网测定ML震级需要考虑的量规函数、台站校正值等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台站存在场地放大或缩小的响应外,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西部区域(除极个别台站外)对高频存在明显衰减;中东部区域对整个频段的反映都比较稳定;东部区域对整个频段存在明显放大,这与该区域覆盖层厚度大相吻合。  相似文献   
82.
戴宗辉  李冬梅  王鹏  郑建常  王志才  李霞 《地震》2022,42(1):111-121
本文利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对2020年2月18日长清MS4.1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计算, 共得到33个地震事件的精定位结果。 结果显示, 地震序列主要沿NW向分布, 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自NW向SE迁移, 在深度上具有由浅向深迁移的特征; 序列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2~7 km, 其中, 主震的震源深度约2.8 km。 由于长清地震序列的地震数量较少,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 探索该序列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本文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 其中, 节面Ⅰ走向223°、 倾角42°、 滑动角-160°, 节面Ⅱ走向117.9°、 倾角76.8°、 滑动角-49.8°, 最佳拟合震源矩心深度约2.8 km, 矩震级MW4.2。 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析认为, 长清MS4.1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孝里铺断裂和东阿断裂之间发育的一条浅层次生断裂。 在ENE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发震断裂产生高角度正断滑动, 并伴有左旋走滑分量, 从而引发长清地震序列。  相似文献   
83.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剖面对沉积物波的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沉积物来源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识别出的沉积物波域主要位于台东峡谷与陆坡其他峡谷的交汇区,单个波形的波长为0.8~7.2 km,波高为18~75 m左右,呈NE—SW向展布。台东峡谷弯曲段内侧向上坡迁移的沉积物波,其底界发育块体流沉积,内部可细分为下部过渡单元和上部波形单元。弯曲段外侧的沉积物波呈垂向加积的特征,底部无块体流沉积。基于沉积物波的几何形态,估算整个波域的流体厚度在196~356 m之间,流体速度在15~21 cm/s之间。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分布规律以及数值计算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域的发育与台湾西南部的沉积物波域一样,是台湾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距今3.5 Ma以来花东海脊的形成以及广燠火山岛—绿岛—兰屿火山岛间闸口的抬升和封闭使得沉积物经由卑南溪及海下水道向南输送到绿岛西侧的台东海槽残留弧前盆地时受阻,转而沿台东峡谷及陆坡冲沟体系向东输送入花东海盆。浊流沉积物沿着峡谷/沟谷体系向下坡方向输送的过程中,在峡谷/冲沟的嘴部等地形限制性降低的位置卸载,或在台东峡谷的高弯曲段漫溢出来,从而形成沉积物波域。  相似文献   
84.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 GCMT 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 P 波和 S 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 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5.
应用改进的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17年伽师强震群3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根据较强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推断出伽师震群的发震构造为北北西向的雁行断裂.根据伽师震群地震的2177个P波初动方向记录,计算了伽师震群的平均震源机制解.基于Silver的震源模型,由震源谱推断了伽师震群主要地震的破裂方向,破裂尺度及应力降.文中最后用右阶雁行断裂的数值模型计算了伽师震群的发震构造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图像,用其解释了序列地震震源机制的多样性和低应力降现象,并认为特定的雁行发震构造与强震的多发性有关.  相似文献   
86.
通过几十年的观测研究, 黑洞X射线双星(X-Ray Binary, XRB)部分特征被揭示. 然而, 吸积盘结构尚不确定. 黑洞XRB功率密度谱的截断频率与准周期振荡(Quasi Periodic Oscillation, QPO)的相关性质(W-K关系)可以限制吸积盘结构. 利用慧眼-HXMT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观测到的5个黑洞XRB的数据, 对黑洞XRB的W-K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慧眼-HXMT观测的3个探测器能段中W-K关系成立. 此外在MAXI J1535-571之中存在截断频率和吸积盘内半径的相关关系, 这和截断的吸积盘结构一致. 如果观测到的功率密度谱来自质量吸积率的扰动传播, 可以推测吸积盘内半径接近最内圆形稳定轨道, 此黑洞可能是高自旋系统.  相似文献   
87.
The authors tested the percussion-extruding Down-the-hole (DTH)hammer bit with five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mainly analyzed the drilling mechanism between conical bit and stepped bit. In addition, aiming at "the pile effec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dvantage' of stepped bit, we design a new cam spinning bit and test it outdoo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using cam spinning b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ile effect", which can also obtain higher drilling efficiency than using conical bit in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strata. It is characterized by novel structure and high drilling speed as well as good guiding, and i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percussion-extruding drill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88.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土,季节性的降雨和蒸发作用必将引起其力学性质和结构改变,从而造成其强度降低和变形增大的问题。通过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黄土抗压强度与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借助SEM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其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表现为非线性的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增大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仅仅会使得粗颗粒的接触方式改变与胶体物质和腐殖质数量减少,还会使得土体孔隙直径增大,大、中孔隙所占百分比之和明显增多,进而从微观结构阐述了土体宏观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9.
90.
伍晓翔 《广西地质》2009,(10):59-59
近期,来宾市国土资源局在本系统全面开展科级干部竞岗和科级以下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优化配置干部资源,对9个科级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对18名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轮岗交流面达53%,形成了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替相结合的干部选拔、培养的科学体系。把干部竞岗和轮岗交流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防腐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