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7篇 |
免费 | 835篇 |
国内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7篇 |
大气科学 | 186篇 |
地球物理 | 2030篇 |
地质学 | 1218篇 |
海洋学 | 243篇 |
天文学 | 101篇 |
综合类 | 321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背景噪声反演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缘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 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
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
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 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
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 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 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 km;相
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 和4.15 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
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相似文献
82.
磁倾角是古纬度的记录者,对许多构造活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但在青藏高原,沉积物的磁倾角往往要比火山岩或欧亚极预测的值要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了解。本文应用 E/I 统计分析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几个典型山间盆地的已有古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10°~20°磁倾角浅化可以通过该法矫正,揭示出该地区的磁倾角浅化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后的压实作用造成; 同时也表明该地区在晚新生代以来南北向缩短量并不是十分显著,至少是在古地磁研究的误差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83.
84.
85.
为了研究瑞雷面波在通过横向不均匀介质时的传播特性,这里通过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宽度及不同埋深的垂直低速带模型进行了瑞雷面波波场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瑞雷面波遇到横向不均匀介质时会产生反射和透射,从波场记录可确定低速带的位置和宽度;低速带的埋深直接影响是否能产生高阶模式的面波,当出露地表的低速带宽度增加时,高阶模式面波能量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6.
电子探针分析与系列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以电子探针为主要测试手段对下述几种系列矿物的研究成果:(1)铂族元素系列矿物的研究(包括Ru-Os-Fe金属互化物矿物系列和RuAs_2-OsAs_2二元固溶体矿物系);(2)Au-Cu系列矿物的研究;(3)黝铜矿族矿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
Rayleigh面波勘探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频散曲线反演地层厚度及横波速度,而不同模式的频散曲线对横波速度和层厚的敏感性不同。通过求取介质参数变化10%后与参数不变化时的二组频散曲线的差值,得到各阶模式的频率~相速度差曲线,分析了Rayleigh面波各模式频散曲线对横波速度、层厚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基阶模式对于浅层的横波速度和层厚比较敏感,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较窄的频带范围内。而高阶模式对于相对较深层的横波速度和层厚比较敏感,且频率范围分布较大,敏感性强的频段分布比较分散。研究结果可以为Rayleigh面波多模式联合反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焕 李海兵 司家亮 孙知明 付小方 刘栋梁 裴军令 李成龙 张佳佳 宋圣荣 郭力伟 MORI James 薛莲 BRODSKY E. Emily 云锟 龚正 《地球学报》2015,36(3):257-269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地区分隔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构造带的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片麻岩具高Si、高Al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104~1.389之间,为硅、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质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中等负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K、La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明显的Ba、P、Sr负异常,相对富集Zr。该花岗质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地壳中以成熟度较低、含泥质成分较高的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为原岩的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含水矿物相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存在少量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北秦岭微地块与相邻地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汇聚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在西秦岭地区汇聚的响应。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