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448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710篇
地质学   621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7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245个GPS连续观测站及其他站的大量观测结果,采用离震中很远的7个GPS站作为位错参考框架,得到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Mw9.0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和应变。此种参考框架的位移场解,符合弹性位错模型离震中很远且水平位移接近于0的要求,不仅有利于位错模型反演,也有利于合理分析此次大地震同震水平位移的影响范围。地震前后区域参考框架下远场GPS连续观测位移时间序列和同震位移弹性位错模型反演结果表明,东日本大地震同震水平位移既是地震断层破裂的结果,也是远场震前数月或数年水平位移的弹性回跳,据此可以进一步确认这些站震前水平位移前兆异常。由于这些震前异常位移中亦包含了同震位移量(方向相反),因此,弹性位错模型为定量研究大地震前远场地壳运动异常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型。位错参考框架中的同震位移及其位错模型和区域参考框架的位移时间系列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对此次大地震地壳运动异常的认识。这种持续时间为数月至数年的弹性形变异常,可以为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2.
汶川地震强余震的电磁同震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武都汉王地震台及其附近地区布置了2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进行了两期余震序列的地震电磁效应连续监测,共观测到Ms4.0及以上的余震事件35次.通过与汉王强震台的地震记录数据中15个强震记录比较发现,与地震波相对应的地震同震电磁信号存在于所有的电场和磁场记录分量中,它们与地震波到达同步.地震破裂发生时的电磁辐射信号在记录数据中相比地震波达到观测点的电磁信号幅度要小得多,无法从观测数据识别出来.通过分析对比地震位移和同震电磁信号的关系,提出了地震电磁同震信号产生的地震波驱动机理,认为观测系统在地球基本磁场中随地面运动产生了地震同震电磁信号,并从观测的地震振动位移和电磁信号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73.
2008年5月12日MS8.0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本研究通过地震后的实地调查和地震前后高空间分辨率航空与卫星影像的解译,对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擂鼓镇—曲山镇)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相关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沿映秀—北川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正穿过北川县城—曲山镇中心,并在曲山镇周围诱发了一系列大型滑坡和岩崩等地质灾害,致使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野外考察表明北川段最大逆冲量和右旋走滑量都达8~10 m,这也是映秀—北川地表地震破裂带中位移量最大的地段.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曲山镇一带正是地震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改变的转换地带:曲山镇及其南西部断层倾向北西,呈现以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的特征;在曲山镇北东断层倾向南东,表现为右旋走滑分量与垂直分量相当,走滑活动特征更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逆冲-走滑型(或斜向逆冲型)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直接影响地震地质灾害及其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断层NW盘(上盘)远远强于SE盘(下盘).地震断层的几何学特征与断层运动的应力及坡向的自由面之间相互作用,加强了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因此,汶川大地震为我们研究逆冲-走滑型同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地震地质灾害效应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74.
对CNES/GRGS和UTCSR GRACE Level-2产品重力位模型的J2项时间序列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CNES/GRGSJ2项具有更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利用CNES/GRGS GRACE Level-2产品推求了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速率,并对西南极和东南极冰盖质量变化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获取了其周年项振幅和相位。分析表明,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西南极冰盖存在有较强的减少趋势,利用主成分重构和调谐分析方法获得的西南极和东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周年项振幅分别为2.4 cm和1.3 cm等效冰高。  相似文献   
875.
针对美国GPS导航新军码-M码的发展,分析了M码接收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其采用的新技术,利用System View软件对其中的关键模块进行了初步的仿真,并提出了研究M码技术的一些思路与检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76.
张守信 《第四纪研究》2004,24(3):355-358
文章指出LunanSeries(红色土)系J.Thorp1936年创名,名称取自云南省的路南县,地质时代是第四纪。杨钟健1939年对此曾做过正确而详细的介绍,并认为其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自1943年至今,所有已发表涉及杨钟健论文中关于所谓“路南组”(或路南群,路南层)的介绍或记述均被曲解和属讹传  相似文献   
877.
基于SVG的开放式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基于SVG适合互联网传输的矢量数据格式,讨论了在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系统和移动终端上应用SVG作为GIS数据传输的可行性,结合J2ME和J2EE的技术特点,设计了一个开放的、可支持多种终端的LBS系统,并以掌上电脑作为移动终端,实现了该LBS系统。  相似文献   
878.
面向网络的海量影像空间数据在线分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J2EE的海量空间数据在线分发系统原理和关键技术,给出了海量影像空间数据在线浏览发布的实例。  相似文献   
879.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认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双井子南西一带的晚侏罗世张家口期火山-侵入活动、同熔型岩浆作用、火山通道及火山断裂与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在整体的火山-侵入活动过程中,先期的火山活动可使成矿物质初步富集,后期的岩浆侵入作用封闭性好,热量充足,可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叠加富集成矿.同熔型岩浆作用形成的石英正长斑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岩石中Ag、Pb、Zn等成矿元素的丰度值普遍较高,约为世界同类岩石平均值的4~10倍,呈强富集状态.火山通道深达上地幔,有利于岩浆向上运移及深部含矿热液的上升环流,是良好的导岩导矿构造.火山周边断裂规模相对较大,其内多形成构造角砾岩带,是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理想场所和最有利的容矿构造.放射状断裂是沟通火山通道和火山周边断裂并使含矿热液从火山通道向火山周边断裂运移的重要渠道,起到配矿构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0.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8.5级地震不同程度引起新疆地下流体和形变的同震效应。震后,水位首先出现同震水震波,而后出现大幅度上升现象;水温出现震时脉冲突升,震后小幅度下降,然后逐步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两次印尼8级地震,前者较后者水温和水位同震波到时短、波幅大、振荡持续时间长。重力仪记录到变化幅度极大、到时和结束时相当清晰的同震震波,且初始到时在其他形变记录仪器之前,持续时间较长;倾斜和应变记录到同震阶跃,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垂直摆正常波动时有明显的固体潮,地震波到时后固体潮畸形变化或消失,地震波基本衰减完后,重新出现明显固体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