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1篇 |
免费 | 977篇 |
国内免费 | 1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50篇 |
大气科学 | 219篇 |
地球物理 | 515篇 |
地质学 | 506篇 |
海洋学 | 412篇 |
天文学 | 78篇 |
综合类 | 253篇 |
自然地理 | 1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87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39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以医学CT图像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变矩特征在医学CT图像中的应用。首先实验验证不变矩特征所具有的旋转、平移、缩放等不变特性,其后以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为例,揭示不变矩特征在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中的应用原理,最后分析图像不变矩特征的应用场合。实验成果对不变矩特征在医学图像识别、图像匹配、形状分析、图像分割以及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等领域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4.
结合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一种模糊逻辑系统和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相结合的模糊神经网络,利用其进行整个遥感图像的分类,并和典型的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发现其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线状特征检测是利用遥感数据开展地物目标自动识别的重要步骤。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高度细节化特点,针对现有线状特征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分解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线状特征检测方法。采用 K-SVD字典学习算法获取线状特征表达所需的过完备字典,基于稀疏分解模型,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分离出高频成分,实现遥感图像线状特征的初步检测;用曲波分层自适应阈值法对分离后的高频成分作降噪处理,以提高线状特征检测的效果。利用 QuickBird图像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线段连续性、低对比度线段检测与椒盐噪声消除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6.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国南北地震带与青藏-印尼“歹”字型构造带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东亚南北地震带的观点,认为该地震带包含蒙古、中国西部、缅甸和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研究了该带大地震活动的同步性、主体活动区的有序转移、大地震之间的多次相关迁移与重复等特征,并划分出了该带的5个大震活跃幕:1887-1912年、1913-1937年、1938-1957年、1958-1976年、1977-2005年。苏门答腊2004年12月26日8.7级和2005年3月29日8.5级巨震标志着该地震带最近一次以主体活动区南移到苏门答腊为特征的活跃时段即将结束。尽管未来一、两年内地震带的中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有利时段,但结合强震图像异常指标反映的孕震状况分析,未来7级地震危险区尚不明朗。 相似文献
57.
论述了基于数据融合的侧扫声纳图像处理的特殊过程。根据现代侧扫声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声线跟踪法进行斜距改正,同时对目标阴影区进行了处理;对文献[1]的灰度不均衡的改正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出灰度突变区,根据剔除突变区后计算的灰度改正系数进行航向上的灰度改正,并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鉴于波束展宽效应对远场目标造成的拖尾效应,论述了对拖尾效应使用的去卷积的改正算法。 相似文献
58.
59.
针对经典的PolInSAR森林高度三阶段几何反演算法在单基线条件容易受到地体幅度比假设以及地形坡度影响的问题,从测量平差角度提出了基于S-RVoG模型的PolInSAR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森林高度反演算法。该算法不再需要假设某一个极化通道地体幅度比为零,且采用考虑地形坡度影响的S-RVoG模型作为平差模型。为了验证算法,本文采用欧空局BioSAR2008项目提供的3景P波段极化干涉SAR数据进行两组单基线森林高度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基线条件下,基于RVoG模型的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算法反演结果优于三阶段几何反演算法,而基于S-RVoG模型的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算法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对于坡度较大区域(坡度>10°),精度平均提高了18.48%。 相似文献
60.
基于ETM+影像的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海洋性冰川信息提取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西藏墨脱高等级公路方案线穿越冰川作用强烈的南迦巴瓦峰地区, 为查明该区冰川活动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以ETM+为信息源, 以图像统计量为基础, 运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对该区冰川进行了图像光谱信息提取与分析.冰川在 TM5、7 波段光谱值范围窄, 且冰碛与冰雪有明显的光谱差异, 是冰川信息提取的有利波段. 包含TM5、7的多波段图像K—L变换的最后主组分是TM5、7的差值图像, 主要反映的是图像中的冰川信息.这种基于图像变换、信息分离提取冰川信息的方法, 在西藏墨脱高等级公路工程勘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