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0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66篇 |
大气科学 | 193篇 |
地球物理 | 136篇 |
地质学 | 540篇 |
海洋学 | 253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15篇 |
自然地理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64.
目前国内二三维联动GIS的研究大多是把二维和三维的展示放在同一进程中实现,且涉及的地域狭小、数据量小,难以发现实际项目应用中的问题。本文以实际的数字武江防洪决策系统项目为例,对基于多进程交互技术的海量二三维数据联动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利用多进程交互、GIS、数据库、三维地形可视化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二三维系统的特点,实现了对武江流域防洪决策信息的管理、展示、分析与处理,为武江流域防洪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为解决Web 2.0环境下点状符号地图混搭中的制图问题,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可100%避免压盖的"大尺寸"点符号高效可视化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四叉树网格单选,采用网格平移对多次单选结果投票来计算符号在各缩放级别的显著性等级,可解决符号在相邻网格的空间冲突。该过程不需要显式探测冲突,因而处理效率极高。随着地图放大,重要性较低的符号也逐级显现,实现了语义层次的多尺度表达。针对符号和网格大小比率关系、有效网格平移方案及图面利用率不足问题提出两种扩展:格网增选和多级符号叠加。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了该方法在用户查询条件改变下的稳定性和不同数据量下的伸缩性(非优化实现可达到105量级数据的亚秒级处理)。 相似文献
66.
67.
68.
传统基于“图层付象”的组织方法,没有考虑三维城市模型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细节层次的粒度差异,导致在网络环境下的传输效率低,难以满足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流畅可视化。深入分析了大范围漫游与小范围聚焦的用户体验特点,通过元数据统筹管理和对象离散化,即时响应用户请求,减少无效数据传输,保证了多用户并发环境下的高效调度和浏览。针对模型LoI)和分解的对象,设计了结构统一的对象ID,隐式存储关联关系并支持分布式模型存储管理。以分布式数据库MongoDB为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城市公共管理对地理信息数据有着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如何将海量地理信息与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相结合入手,分析了目前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地理信息可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面向资源的地理信息服务共享模式,构建了城市公共管理云平台架构,实现了海量多元数据的纵横联通和有效集成。在此基础上通过浏览器端地理信息可视化架构,帮助用户提高视觉注意力,可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社会公益服务等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持。从我们建立的湖北省襄阳市城市公共管理平台来看,通过面向资源的一体化可视化技术,能够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与公共管理服务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可视化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70.
针对大型结构件全局测量中多测站测量统一坐标系时的误差积累问题,该文以徕卡TM30全站仪测量系统作为测量手段,模拟实施测量方案获取点位坐标信息。基于七参数转换模型,利用Matlab编程,比较分析了作为初步转换法的四元数法、奇异值分解法和罗德里格矩阵法,对比其进行初步转换的精度差异,从而优选坐标转换方法。在初步转换的基础上,分别基于原始观测值和公共点坐标观测值进行整体平差解算,编程实现了全局测量中各公共点误差及各站坐标转换总误差的计算与分析。最后,对两种整体平差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在实际工程中可综合应用两类整体平差方法的技术优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积累,提高整体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