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60-2012年祁连山东段古浪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球变暖引发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加剧,是干旱区研究关注的热点科学和社会问题。通过分析祁连山东段古浪河流域1960-2012年日气温、降水数据,研究表明:古浪河流域升温显著,作物生长期、夏日高温日数和热持续日数均在频次和幅度上显著增加,显示出对全球变暖的良好响应。降水存在准3年和准8年的高频波动特征,强降水对年降水影响日趋显著,普通日降水强度则反映出区域差异性,持续干燥日数显示本区呈现湿润化。上述认识可为古浪河流域水资源研究及生态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2.
文章详细地阐明了古浪堤铜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控矿因素,并结合区内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古浪堤铜矿区的成矿规律,认为本地区找矿潜力巨大,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3.
置甘肃古浪8级地震发生90周年之际,本文用几种方法回顾性地讨论了特大地震的预测问题。分别用块体交界带指标、高山峰指标探讨了1920年海原8.5级地震发生的位置,并以这两个指标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发生的位置。从国内某些大震25年周期的相关性和太阳活动峰年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发生年份。这些回顾性的指标研究对今后地震动、地震风险区划和预测大地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1927年古浪大震区发现新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1927年5月23日发生在古浪地区的8级大地震,前人已进行过调查研究,笔者也曾利用遥感资料对地震区内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该地震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高差大,交通不便,因此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为此,笔者利用近期拍摄的彩色红外航空照片对古浪地震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判读,在1927年古浪大震极震区(烈度为Ⅺ度)内发现了一条新断层。  相似文献   
35.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发震断裂为祁连-西海原断裂冷龙岭段(以下简称冷龙岭断裂),这是冷龙岭断裂继2016年1月21日Ms6.4地震之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中强地震.本文在三条跨过冷龙岭断裂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三维反演出的电性结构约束...  相似文献   
36.
上寺地表破裂带及其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描述破裂带几何形态、展布特征及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对上寺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上寺地表破裂带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破裂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带较短的原因.通过对地震烈度分布形态,地表破裂受阻的终止过程,理论模拟结果所显示的位移矢量的衰减过程,断裂受阻变形及最大剪应力分布特性等问题的研究,认为分布在主破裂带东西两端部的NNW向断裂起到了“障碍构造”的作用,阻止了主破裂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扩展.  相似文献   
38.
祁连山东段天桥沟-黄羊川断裂古地震活动习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位于祁连山东段主峰冷龙岭以东,是祁连山东段的重要活动断裂之一。该断裂以关家台为界分为东西2段,全新世以来均有过明显的活动。沿断裂开挖了6个古地震探槽,通过综合对比得到了该断裂全新世以来的7次古地震事件和1次历史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事件Ⅰ(10743±343)aBP,事件Ⅱ(9038±39)aBP,事件Ⅲ(7050±577)aBP,事件Ⅳ(4847±185)aBP,事件Ⅴ(3562±190)aBP,事件Ⅵ(2476±194)aBP,事件Ⅶ(1505±253)aBP,事件Ⅷ为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这表明该断裂可能也参与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活动。各次古地震事件在时空分布上相对较均匀,大致具有准周期复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前锋地带,关于该构造带的空间展布和晚第四纪活动习性等科学问题尚不清楚.此外,1927年8.0级古浪地震也造成断裂带上的一些地表破裂.运用构造地质学与地貌学原理及年代学测试方法,展开了相关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①武威盆地南缘断裂带为NWW—SEE走向、呈右阶斜列式展布.②自西向东,断...  相似文献   
40.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及邻区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琦  袁道阳  谢虹 《地质论评》2017,63(1):7-20
受祁连山北缘断裂和广义海原断裂等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祁连山东段发育了由多条挤压逆冲断裂组成的古浪推覆体构造,形成地貌起伏大并向北逐级降低的独特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系统提取了祁连山东段(造山带内部与河西走廊盆地)的宏观地貌因子(如面积—高程积分和条带状剖面)并综合分析其所蕴含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主要由构造变形控制,而并非岩性差异和降雨条件等因素。研究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冷龙岭断裂以及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所控制的古浪推覆体具有较高的HI值,龙首山东段的河西堡—四道山断裂南侧显示HI高值、北侧显示HI低值,表明祁连山东段存在由南向北的挤压扩展演化过程,这可能与祁连山北缘大断裂向北的扩展以及阿拉善块体向南俯冲作用有关;提供了祁连山东段向河西走廊内部挤压扩展的地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