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2篇
  免费   2269篇
  国内免费   3294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2548篇
地质学   8511篇
海洋学   97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43篇
自然地理   462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21.
花海拗陷的热演化和生烃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量了取自花海拗陷的钻井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年龄减小,平均径迹长度亦变短。取自白垩纪地层的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都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表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中,沉积前的径迹记录已部分消失,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利用蒙特卡罗随机取样的热史模拟方法对裂变径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纪地层沉积后曾经历过超过110 ℃的加热,达到最高古地温的地质时代是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末,为主要生烃期。新生代以来盆地变冷,生油岩的成熟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  相似文献   
522.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热演化与生烃阶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胜利油气区济阳坳陷地质构造和沉积埋藏史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典型钻井岩芯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特征 ,运用热动力学原理经线性回归确定出本区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古地温梯度 ,其分别为 3.49~ 3.92℃ / 10 0m、4.33~ 4.6 7℃ / 10 0m和 3.76℃ / 10 0m。中生代本区出现的高热异常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板底垫托作用有关。同时确定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抬升之前 ,石炭 二叠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分别为R° =0 .5 2 %~ 0 .5 8%和R° =0 .90 %~ 1.11% ,它们分别已进入生烃门限和生气阶段 ,但生烃产物不同程度地遭受构造抬升作用的破坏 ,这对正确评价本区石炭 二叠系油气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3.
利用2009~2015年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场,在红河断裂与曲江断裂选取两个GPS剖面,计算并分析两个断裂的应变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红河、曲江、小江等多个主要断裂应变场存在张、压交替的时空演化特征,近期曲江断裂南段表现为东西向拉张,红河断裂北段东西向拉张量值较大,约12.0×10-8/a,云南南部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压性变化;2)从GPS剖面看,红河、曲江断裂在两个方向上均显示右旋走滑与拉张的变化特征,从量值上看,红河断裂北段运动速率较大,约8.90 mm/a。  相似文献   
524.
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方法 ,通过模拟符合实际状况的逐步加载过程所引起应力场和塑性形变区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果 :①在塑性或韧性剪切形变情况下 ,断裂或形变带的共轭剪切角往往大于 4 5° ;②在双向挤压应力条件下 ,先存断裂的前缘部位没有拉伸应力存在 ,但可能有伸展形变发生 ;③与最大主压应力夹角为 3 0°~ 90°的断层前缘是偏应力的优势方位 ,容易发生塑性剪切形变 ,特别是夹角为 60°左右的断层是最易发生新的构造活动的断层 ;④多数断层两侧一定范围内以及断层内部是相对的低应力区。这些应力的低值区 ,非常有利于矿液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525.
影响地下应力状态的构造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瑞珣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2,23(2):103-106
成岩成矿的外部条件中压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地下岩石所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上覆岩石的重力,而且来自构造力和热力及其它力。这些力合成一个三轴不等的应力状态,相当一个以最短轴为半径的球状应力迭加一个差应力。前者影响成岩成矿和变质作用,后者控制岩石变形和组构的变化。通过三维应变应力测量,这两部分力通过计算是可以区分开的,因而这将是建立地下深度测算新方法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526.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岩石古应力场与砂岩储层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寿建峰  斯春松  张达 《地球学报》2004,25(4):447-452
对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野外定向岩石样品的岩石力学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下侏罗统以压扁变形明显、拉伸变形较弱为特点。自侏罗纪以来,该区经历了至少4期古构造变形作用,其变形方式主要为近EW向的以脆性变形为主的褶皱变形作用。在平面上,该区明显地表现为东弱西强的构造挤压变形特征,并对砂岩的储层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东区平均古构造应力值为19.8~28.3MPa,对应的平均砂岩孔隙度为17.1%;西区平均古构造应力值为62.6~80.1MPa,对应的平均砂岩孔隙度为6.4%~4.6%。  相似文献   
527.
通过对日本海Ulleung盆地KCES-1孔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过去48 ka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多种替代指标质量累积速率(总有机碳、CaCO3,磷、过剩钡、镉含量)显示日本海古生产力自48 ka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48~18 ka低海平面和有限的水体交换导致表层水古生产力相对较低。在18~11 ka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富营养盐水团(亲潮和东海沿岸流水团)的流入导致古生产力逐渐增大,在12.6~11.5 ka古生产力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对马暖流成为影响古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并且自5 ka以来古生产力保持相对稳定。古氧化还原替代指标(总有机碳、钼、铀、锰、碳与硫含量之比、自生铀、自生钼含量)显示在12~9 ka日本海底层水可能为无氧环境。古生产力高和底层水体有限的交换是诱发底层水缺氧的主要因素,而这又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8.
研究LNG船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应力热点的疲劳可靠性。通过整船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浪向角规则波中各热点的应力频响函数,用谱分析法确定各热应力点在各短期海况下的应力范围模型,进而通过长期预报,用Weibull分布对各热点应力范围分布模型进行拟合并探讨热点型式和受载特性对参数变化的影响。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利用S-N曲线计算各热点的疲劳累积损伤值并建立极限状态方程,评估LNG船舯部典型热点的疲劳可靠性和结构的疲劳安全性。针对不同热点讨论了应力范围长期分布函数—Weibull分布参数的取值对典型热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给出典型热点目标可靠性指标和长期应力范围极值之间的关系以用于指导设计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529.
二叠系孤峰组页岩发育较好,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保存条件较好的特点,在近年的钻井中钻遇孤峰组页岩气,显示孤峰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发育物质基础和资源潜力,是后续值得进一步勘探的层位。因此,本文在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结合岩性、化石带及地层对比,重新梳理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的地层岩性特征。建立了二叠纪沉积环境综合模式;选择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相(相-亚相-微相)综合分析,揭示孤峰组沉积作用、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亚相或微相为编图单元,编制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总结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了其古地理演化。  相似文献   
530.
西宁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壤处,是环境和气候变迁的敏感地带。本文对西宁市北川河河谷地区黄土沉积的钻孔剖面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孢粉数据,结果呈现出以松、桦、蒿及藜等木本及草本植物花粉为主的孢粉组合。据各类植物花粉量在该剖面垂向上的明显变化,由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孢粉带。研究表明,该剖面的孢粉分析数据及资料不仅记录了75kaB.P以来大量的古地理及古环境的变迁,也揭示了西宁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替及变化,其演变分别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森林型针叶林,反应了温爽轻湿的气候;第二阶段为针叶林,为温凉轻润的气候;第三阶段为针叶林夹稀树草原,属温和湿润夹温凉轻湿的气候;第四阶段为森林草原,反应了温凉轻爽的气候;第五阶段为针叶林,反应了温和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