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在旅游业发展影响下,丽江古城传统纳西古乐的主体地位迅速地被现代民谣音乐所取代。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音乐的变化折射出地方文化的整体变迁。本文利用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对丽江古城的地方音乐形式、表达内容及展演场所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对音乐表演者、经营者与游客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研究发现:在旅游影响下,原本作为本地居民精神伴侣、融入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古乐转变为服务于游客的各类商业演艺活动,在场所和游客认同方面表现出“不得其所”的特征;而以现代民谣音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成为丽江古城的主流音乐形式,在丽江古城中“安适其位”。传统古乐建构了丽江古城的独特感,激发了游客的异乡感,现代民谣音乐更加渲染了丽江古城的“小资情调”,两种音乐均在游客的情感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旨在丰富旅游地文化变迁的研究视角,反思旅游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亦是对音乐与地方人地关系研究成果的有益拓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202.
全球上亿谷歌地图用户如今可“切身感受”公元320年4月1日中午时罗马城的盛况,在城内“游览”一番。  相似文献   
203.
开封古城黄泛沉积形成的“城摞城”奇观为文化层重金属积累与污染分析提供难得的材料。在开封市城区(师专钻孔和医专钻孔)和郊区(金明钻孔)分别获取25 m连续岩芯,大部分按10 cm间隔分样,共获得657个沉积物样品。用ICP-MS和AFS方法测定样品Pb、Cd、Cu、Zn、Hg、As、Ni、Cr和Co含量。结合地层14C年代数据、考古发掘及历史文献记载,建立不同朝代文化层年代框架,开展文化层重金属积累与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师专、医专和金明钻孔均存在战国、宋金、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和清代6个文化层。文化层大部分重金属发生不同程度富集,以Hg富集最为明显,城区钻孔明早期以前文化层达到强富集至极强富集水平。绝大多数文化层发生了重金属轻度至中度污染,中度污染发生在城区钻孔的宋金文化层。城区钻孔的最主要污染重金属是Hg,其次是Cu、Pb和Zn;郊区钻孔的主要污染重金属是Cd、Cr、Hg和Pb。不同朝代文化层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其人口密度呈正相关。明早、中、晚期文化层污染程度逐渐减轻的现象可能与明朝开封城复兴与频繁的黄河泛滥有关。  相似文献   
204.
杨洪景 《中国地名》2013,(11):36-39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相似文献   
205.
尧都新探     
  相似文献   
206.
207.
国内外考古界认为,确定人类社会进入古文明,首要的指标是古城、文字和青铜器的出现,也称为古文明三要素.我们并不完全同意这一从西方考古界传入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8.
邓辉  法念真 《地理科学》2016,36(7):1008-1016
采用城市形态发生学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文献、考古调查,结合古地图、航片、遥感影像等资料,对河南商丘归德府古城的城市形态进行了复原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归德府古城呈圆形的外边缘带,与呈方形的内边缘带,分别修筑于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外圆内方”的空间形态实际上是城市变化的结果,反映了文化与自然环境两方面的作用。归德府城市形态各组成部分的变化并不一致,其中外郭城的变化最大,内城的变化相对较小,内城的街道、街区格局基本与清代的格局一致。内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棋盘格式街道格局、标志性建筑物(如文庙、府学等),以及少量的呈点片状分布的古建筑和民居,构成了归德府城市形态主体,在中原地区具有典型性和唯一性,值得特别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9.
新疆地区位于欧亚草原东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区域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研究新疆地区的古代生业经济能够为认识丝绸之路沿线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往从动物考古角度对新疆地区生业经济的研究主要关注史前社会,鲜有对历史时期城市动物资源利用方面的讨论。达勒特古城(44°46′18.6″N,82°20′43.4″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城镇。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铁、铜、骨等遗物,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时期城市的生业经济提供了重要材料。文章运用动物考古方法对达勒特古城2017年发掘出土的6834件动物骨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批动物骨骼的可鉴定标本数(NISP)为3696,最小个体数(MNI)为220。家养动物的比例极高,其NISP在早、晚期动物骨骼中的占比分别为98.1%、 97.6%, MNI占比分别为85.0%、 87.2%。家养动物中羊(Ovis aries或Capra hircus)的数量最多,NISP的比重在早、晚期均超过五分之三;其次为马(Equus caballus)、黄牛(Bos taurus),早、晚期占比分别为12.4%、 17.7%和12.7%、 10.8%;骆驼(Camelus sp.)和狗(Canis familiaris)的比例分别为1.3%、 5.2%和8.5%、 1.9%;驴(Equus asinus)和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的比例最低。MNI的统计结果与NISP基本一致。达勒特古城不同发掘区域出土早、晚期动物骨骼种属和数量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对骨骼数量、年龄结构、病理现象等的综合分析表明达勒特古城居民对家畜的利用既有肉食资源,同时可能包括羊毛、大型动物的畜力等其他资源,体现出较为多样化的家畜利用特点。畜牧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为达勒特古城的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该研究为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古代城市的动物利用与城市变迁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0.
古城地区是塔东探区的重点勘探区块,下奥陶统鹰三段是塔东探区首要的勘探层系。探寻多期热液作用改造后的优质白云岩储层是扩大研究区勘探成果的关键。本文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判识的基础上,应用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碳氧锶镁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分析了热液性质,明确了热液作用发生的确切时期及期次,探讨了热液作用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发育准同生-浅埋藏海水成因的粉晶-中晶白云岩及热液作用产物。热液作用可划分为二期:第一期为中-晚奥陶世贫镁热液,表现为鞍状白云石充填缝洞及重结晶次生加大的粗晶白云石,U-Pb测定年龄为464±12Ma到473.9±9.1Ma,氧同位素值比早奥陶世正常海相白云石明显偏负,锶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早奥陶世海水值,稀土元素Eu正异常,锶、铁、镁元素含量低;第二期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钙质热液,表现为方解石充填缝洞及对先存白云石的溶蚀,U-Pb测定年龄为448±15Ma到457.4±6.6Ma,氧锶同位素组成严重偏离同时期正常海相白云石范围,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Eu正异常,锶、钙元素含量高,锰元素含量低。第二期热液作用是白云岩储层溶蚀的关键,同期NNE向断裂带作为其输导系统,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为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