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9篇
  免费   1361篇
  国内免费   1693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93篇
地质学   5914篇
海洋学   74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44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对宝墩遗址T3321剖面第9~13层(深度为150~308 cm)的53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结合AMS 14C测年和考古断代,恢复了遗址区全新世适宜期至4300 cal.a B.P.前后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演变过程。遗址区古环境演变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7400~6500 cal.a B.P.)和阶段2(6500~6000 cal.a B.P.)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植被景观,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阶段2环纹藻属(Concentricystes)的出现以及大量蕨类植物的增加暗示着遗址区开始出现湖沼。阶段3(6000~4700 cal.a B.P.)主要以稀疏乔木、灌木及陆生草本为主的植被景观,本阶段后期气候由暖湿向冷干方向发展;环纹藻属比例在本阶段达到剖面最大后逐渐降低,表明遗址区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后逐渐减小。阶段4(4700~4300 cal.a B.P.)为古蜀先民在遗址生活时期,孢粉组合反映出人类活动明显增强。T3321剖面孢粉所揭示的古环境演变趋势与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的过程基本一致。阶段3和阶段4孢粉组合的变化揭示了古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产生深刻影响。陆生草本植物,尤其是伴人植物的增多以及湖沼面积的减少反映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以及农业种植活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32.
中国西北地区遗存有大量的土遗址,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时刻遭受各类气象因子的影响,裂隙是其普遍发育的病害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气象因子对夯土遗址裂隙发育的影响,本文基于近5a对分布于甘肃和青海境内的多处明代夯土遗址开展的工程实践,分析了降雨、蒸发、温度、日温差和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对裂隙发育的影响,较好地揭示了我国西北地区夯土遗址裂隙发育的气象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蒸发量的减小(即干旱指数的减小),温度的降低和日照的减弱,裂隙发育率、平均裂隙长度和最大裂隙长度整体趋于增大,且相对潮湿的自然环境更能促进宽大裂隙的后期发育;(2)随着降雨量的减小,蒸发量的增大(即干旱指数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和日照的增强,平均裂隙宽度和最大裂隙宽度整体趋于增大,且干旱状态的自然环境更能促进微小裂隙的前期发育;(3)气象环境对遗址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的因素较多,且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其对土遗址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33.
测制西藏拉萨桑达乡第四系剖面,系统采集并分析植硅体样品,根据植硅体的形态分类及组合、温暖指数等特征,划分为5个植硅体组合带:Ⅰ为齿型-平滑棒型、石屑型、网脊块状,反映气温温凉;Ⅱ为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气候转暖;Ⅲ为长方型、齿型-平滑棒型组合带,气候干旱; Ⅳ为长方型-亚铃型、齿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气候温暖潮湿;Ⅴ为齿型、帽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石屑组合带,显示气候寒冷。探讨拉萨桑达地区第四纪古植被 、古环境。  相似文献   
34.
马鞍山的古冰川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成德 《地理科学》1997,17(3):285-288
马鞍山是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第一高山。此山存在第四纪冰川地貌。它是我国东部一处典型的古冰川地貌,时代属末次冰期与新冰期。  相似文献   
35.
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进展、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轮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 C、δ18O 和δD)变化与树木生长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控制实验表明, 树轮稳定同位素比率变化可较好地记录树木叶片气孔活动、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信息, 已成为古气候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代用指标和手段之一。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能够较好地保留低频气候环境变化信息, 与年轮宽度相结合, 可有效地进行区域古气候重建和全球变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综述了树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机理及其发展, 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利用树轮稳定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相关研究成果, 并指出树轮稳定同位素研究在中国未来亟须着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
37.
《国土资源情报》2014,(2):F0002-F0002
正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面积约439km~2,1000年前世界规模大爆发造就了雄伟的长白山火山—长白山山脉的主峰。它是一座现代休眠火山,海拔高度2749.2m。园区内典型独特的地质遗迹,享誉世界的长白山火山,充满神秘色彩的火山口湖—天池,落差68m的长白火山瀑布,炽热的火山温泉群,规模宏大的古冰川峡谷,鬼斧神工的鸭绿江峡谷、锦江峡谷及浮石林峡谷,神秘莫测的火山熔洞,奇特的梯子河裂谷……  相似文献   
38.
甘肃北山地区基岩裸露好, 古生代的火山岩系在区内广泛发育, 这就给用遥感技术寻找和研究古火山机构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北山地区卫星MSS像片、全色航空像片的解译, 阐述了锰铁山、黑鹰山古火山机构的形态、地貌、水系等遥感影像特征以及古火山机构与构造、矿产的关系。北山地区古火山机构的发现, 对类似地区用遥感方法寻找古火山机构及与古火山机构有关的矿产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39.
 四川三星堆遗址多源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遥感考古技术,通过对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的处理、解译及相互映证,对三星堆的古河道、古城池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了马牧河由南往北的多期古河道及一些未曾被发现的古城遗址,得出三星堆古城池分为内外二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