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李勇教授男,汉族,1959年12月生,四川三台人,中共党员。1982年6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获区域地质调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12月晋升讲师;1992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5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院党委委员、  相似文献   
13.
“你要和我说砚台,那是3天3夜也说不完。它们虽然是石头,却有着骚客形骸,文人风骨,通灵乖巧,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沉淀。”谭冬梅挥舞着右手,兴奋地脱。  相似文献   
14.
季燕南  季强  吴文盛 《江苏地质》2019,43(4):523-531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能将早期人类的演化阶段称为“人猿过渡阶段”,再将Australopithecus译为“南方古猿”并不合适,因此建议将其中文学名译为“南方猿人”,将Sahelanthropus的中文学名译为“撒海尔猿人”,将Orrorin的中文学名译为“原初猿人”,将Ardipithecus的中文学名译为“始祖地居猿人”。明确提出“复系”和“副系”的概念不科学,而是提倡“同源、共祖、单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三亚史前文化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是海南海洋文化的源头。从落笔洞遗址到仙郎洞遗址再到英墩遗址,反映三亚史前人类向海而生的史前海洋文化发展历程。文章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海南史前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对三亚史前文化遗址研究进行梳理与展望,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并对史前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满足海南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需求,也可为相关学术研究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价值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21世纪发展中国人类起源研究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2001,21(3):233-238
本文简述170余年来关于人类起源研究的重大发现,我国的重要贡献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工作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发现更多人类和有关的化石以及旧石器,并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可信度更高、涵盖面更广的古人类年龄框架;研究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录求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在人类起源研究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王wei 《广西地质》2000,13(3):27-32
文章回顾20世纪以来,在广西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包括4个巨猿化石地点、13个晚期智人化石地点以及一系列旧石器。对柳江人遗址等的地层和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百色盆地旧石器的综合研究,将对恢复早中更新世的环境和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的模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星 《地层学杂志》2006,30(4):385-386
鄂尔多斯萨拉乌苏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百余位来自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博物馆学和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来自韩国、印尼、美国、法国、英国、瑞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会议活动丰富多彩,议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纷呈,提问互动踊跃,讨论热烈深入。会议内容十分丰富、学术交叉性强,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1)德日进科学精神与学术贡献的纪念与研究刘东生院士在以“宇宙公民德日进与人类世”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中指出:德日进与桑志华对萨拉乌苏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鄂尔多斯残阳如血的落日也给德日…  相似文献   
19.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 ,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 ,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源 ,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