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73篇 |
免费 | 3198篇 |
国内免费 | 24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2篇 |
大气科学 | 4457篇 |
地球物理 | 2505篇 |
地质学 | 3569篇 |
海洋学 | 2286篇 |
天文学 | 180篇 |
综合类 | 959篇 |
自然地理 | 27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6篇 |
2023年 | 513篇 |
2022年 | 607篇 |
2021年 | 669篇 |
2020年 | 617篇 |
2019年 | 583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518篇 |
2016年 | 529篇 |
2015年 | 557篇 |
2014年 | 895篇 |
2013年 | 734篇 |
2012年 | 773篇 |
2011年 | 763篇 |
2010年 | 724篇 |
2009年 | 835篇 |
2008年 | 814篇 |
2007年 | 766篇 |
2006年 | 683篇 |
2005年 | 654篇 |
2004年 | 508篇 |
2003年 | 541篇 |
2002年 | 458篇 |
2001年 | 397篇 |
2000年 | 333篇 |
1999年 | 337篇 |
1998年 | 370篇 |
1997年 | 400篇 |
1996年 | 314篇 |
1995年 | 264篇 |
1994年 | 273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230篇 |
1991年 | 215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10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基于Cai et al.(2020)建立的云水资源诊断评估方案(CWR-DQ),首先利用2000~2019年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诊断得到中国地区1°×1°分辨率的三维云场分布产品,进而结合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GPCP)降水产品,实现了近20年... 相似文献
982.
杭州湾最大浑浊带(turbidity maximum zone,TMZ)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年际变化显著。为探究杭州湾水域TMZ和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优选1984-2015年间30幅Landsat卫星影像,建立杭州湾水域表层悬沙浓度反演模型,模型经实测数据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23.3%。对每张卫星影像进行悬沙浓度反演,进而提取TMZ面积数据。结果表明,杭州湾悬沙浓度面积分布类型均为正偏分布,且偏态系数由0.63增长至2.03,高悬沙浓度区域占比不断缩小。杭州湾各区域悬沙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北岸芦潮港站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减幅达73%。杭州湾TMZ面积年化下降率为4.57%,大于长江和钱塘江年输沙量的年化下降率3.74%。河流来沙减少和潮滩围垦导致的当地泥沙来源减少及水流携沙能力降低是影响TMZ面积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3.
地电场的变化与台址环境的水文、气象及地质背景等相关,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季节冻土区,11个地电场台站处于较高的海拔,据台址下覆场地属性分为A类(黄土型)和B类(高原草场型)台站。通过对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域的地电场和大地电流场的计算和分析,联系区域构造活动和地质环境得出以下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季节冻土区地电场变化对水热环境响应明显,冬、夏两季测值可能发生跃变;长周期的地电场变化曲线可能与台址附近气温变化相关;台站大地电流矢量在冻土部分冻融交替过程中发生方向和幅度值的改变。A类和B类台址显示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地电场曲线上升和下降的时间节点各异,这种现象可应用于监测该区域冻土冻融情况和冻土的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984.
土钉支护现场测试及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进行土钉轴力和边坡位移测试的基础上 ,进行了土钉支护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对边坡位移、土钉轴力、塑性区分布等分别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认识到土钉与土体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 ;基坑失稳破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体和土钉的破坏 ,而是土钉支护体系的整体性破坏 ;土钉支护体系的形成正是通过土钉的分担作用、应力传递与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这是土钉支护作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985.
在淮南矿区,常年大规模地下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大面积的沉陷水域。选取潘集和顾桥2个不同类型沉陷水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同步的地面实测数据和环境卫星数据,利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不同时段沉陷水域水质富营养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沉陷水域水体都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不同类型沉陷水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时间上看,沉陷水域5月份的富营养化程度要明显高于11月份。从空间上看,顾桥沉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要明显高于潘集沉陷水域。 相似文献
986.
青藏铁路沿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搭载于卫星上的闪电探测仪所获取的8年闪电资料,对青藏铁路沿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青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以5~7月最为频繁,到10月份迅速消亡,而且闪电分布在南北向上变化较明显;青藏铁路沿线闪电活动在12:00~16:00(地方时,下同)最易发生。日闪电密度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以那曲为最大,分别向南、北减小。另外,2003年夏季的地面观测资料还表明,那曲地区在傍晚还有一闪电活动峰值。 相似文献
987.
广西春播期降水变化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1959-2000年广西春播期(2-4月)及各月降水进行了EOF分散,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形态及气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春播期降水及各月降水全区一致偏多(少)是主要分布型态,2,3月降水呈增加趋势,由少雨向多雨转变,4月降水呈减少趋势,由多雨向少雨转变,二者有反相的特点,春播期及各月降水均存在准2a振荡,分月降水还具有45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90年代后期,广西春播期降水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期。 相似文献
988.
对部分矿体基建探矿前后矿体主要特征及资源储量对比,探讨矿体控制程度和控制网度问题。原勘探工作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很高,矿山生产探矿可适当放稀间距,减少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89.
利用十堰市所辖7个气候观测站1960-2004年极端最高气温资料,按照三种高温强度(≥35℃、≥37℃、≥40℃),对该市近45年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环流形势上分析了其高温成因。结果表明:十堰市高温日随时间变化略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高温日呈明显下降趋势,自80年代以后又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其上升趋势有所加快;相对于南部,十堰市北部平均高温日数较多;十堰市高温天气的出现主要受100hPa、500hPa环流形势影响。 相似文献
990.
Recent trends in winter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nd ENSO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number of winter extreme warm and cold days over eastern China (EC)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and E1 Nif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n updated temperature dataset comprising 542 Chinese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61- 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winter extreme warm (cold) days across EC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decrease) around the mid-1980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PDFs) of winter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AO and ENSO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theor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PDF techniqu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winter extreme cold day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C (NEC)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AO, while it is most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ENSO in the southern part (SEC). However, the number of winter extreme warm days across EC has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both AO and ENSO. Furthermo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ther before or after the mid-1980s shift,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existed between winter extreme cold days in NEC and the AO. However,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between winter extreme cold days in SEC and the ENSO was only found after the mid-1980s shift.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different roles of the AO and ENSO in influencing winter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EC and in different periods, thus providing important clues for improving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for winter temperature extrem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