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14篇 |
免费 | 3304篇 |
国内免费 | 23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2篇 |
大气科学 | 4452篇 |
地球物理 | 2502篇 |
地质学 | 3568篇 |
海洋学 | 2284篇 |
天文学 | 180篇 |
综合类 | 959篇 |
自然地理 | 27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9篇 |
2023年 | 508篇 |
2022年 | 607篇 |
2021年 | 669篇 |
2020年 | 617篇 |
2019年 | 583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518篇 |
2016年 | 529篇 |
2015年 | 557篇 |
2014年 | 895篇 |
2013年 | 734篇 |
2012年 | 773篇 |
2011年 | 763篇 |
2010年 | 724篇 |
2009年 | 835篇 |
2008年 | 814篇 |
2007年 | 766篇 |
2006年 | 683篇 |
2005年 | 654篇 |
2004年 | 508篇 |
2003年 | 541篇 |
2002年 | 458篇 |
2001年 | 397篇 |
2000年 | 333篇 |
1999年 | 337篇 |
1998年 | 370篇 |
1997年 | 400篇 |
1996年 | 314篇 |
1995年 | 264篇 |
1994年 | 273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230篇 |
1991年 | 215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10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2)约13000~12100aB.P.气候明显变暖,植被日趋繁茂,出现针叶-落叶阔叶林;3)约12100~10000aB.P.气候波动相当显著,十分不稳定,并在约11600~11300aB.P.和约10950~10480aB.P.气候明显向干冷逆转;而在这两个气候逆转之间出现相对湿润或温湿的气候。这一短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972.
泥炭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演化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轨道时间尺度上中低纬泥炭发育与季风演化关系及其对全球CH4浓度变化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基于末次冰盛期以来我国泥炭发育的起始14C年龄数据,通过年龄概率密度方法,系统重建了东亚季风区泥炭发育的时空演变历史。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我国南方泥炭开始发育,冰消期以来泥炭发育逐步扩展至华北、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并发育增强;全新世时段,不同区域泥炭发育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北和西北泥炭发育呈现持续增加,而南方、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在早-中全新世增加,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结合全国孢粉记录的古气候定量化重建结果,发现我国末次冰盛期以来不同区域泥炭发育主要受降水变化的影响,揭示出泥炭发育主要受控于东亚季风降水的演化。研究表明在轨道时间尺度上,东亚季风演化及其导致的泥炭发育变化对全球CH4浓度变化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973.
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假定坡体孔隙水水位为水平线且不考虑渗透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法考察了水位上升及下降的快慢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在水位缓慢变化即坡体内外水位线等高的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水位坡高比的增大先略减小后急剧增大,且在水位坡高比为0.3处取得最小值,在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时取得最大值。当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后,水位高于坡顶的多少对边坡安全系数没有影响;在水位骤降或陡升条件下,相同库水位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上均小于水位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故工程实际中无论是排水还是蓄水,都应尽量保持水位缓慢变化,这样才能使边坡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974.
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如何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式的双向耦合,并将其有机嵌入大气模式中,是未来大气环流模式(GCM)和区域气候模式(RCM)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水文模型和陆面过程耦合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模式耦合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未来工作的研究要点.最后,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在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地位与意义,并展望了陆面水文过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5.
遥感技术与其全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具有全球观测能力的遥感技术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 ,对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并对一些新一代的传感器作了简要介绍 ,同时对我国遥感工作者在全球变化方面的一些工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76.
积雪是地球上反射率较高的自然表面,对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水文和能量收支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表层积雪中的黑碳和雪粒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积雪反照率,造成积雪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变化,进而对区域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产生反馈作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季节性积雪表层黑碳和雪粒径进行定量评估,可以获取时空上连续系统的雪表黑碳浓度和雪粒径变化情况,这也是许多气候和水文模型的输入因子。以中国主要季节性积雪区北疆为研究区,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的3(0.47 μm)、2(0.86 μm)和5(1.24 μm)波段,采用SGSP(Snow Grain Size and Pollution Amount)算法反演2000-2018年积雪期的雪表黑碳浓度和雪粒径,并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对于反演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综合分析北疆雪表黑碳浓度和雪粒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显示,SGSP算法能够同时反演雪表黑碳浓度和雪粒径,并且验证结果表明纯雪像元上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2000-2018年北疆雪表年均黑碳浓度和年均雪粒径都随时间变化呈现微弱下降趋势;受地理位置和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北疆积雪黑碳浓度空间分布复杂,天山北坡经济带平均黑碳浓度最高,伊犁地区平均黑碳浓度最低,雪粒径的空间分布显示塔城地区平均雪粒径最大,伊犁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977.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17.5~19.8m的高度上,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和邻区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物的铀系年龄测定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115.9~71.8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第6至第2级阶地形成于53.7~28.2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29.3kaB.P.;第2至第1级阶地,14C测定结果为2350~10390aB.P.。 相似文献
978.
979.
吹填地基真空加固过程中,吹填土由液体泥浆变为固态土体,其孔隙降低非常大。由于土体的渗透性和压缩性是孔隙比的函数,因此,吹填土在固结过程中固结系数变化很大,而现行设计方法中固结系数取为常数,这导致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差异较大。为考虑固结过程中孔隙变化对固结过程的影响,推导了真空荷载作用下土体固结系数与有效应力的关系,并将该关系应用于巴隆固结理论,从而建立吹填土地基真空固结分析模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孔隙变化的影响时,吹填土地基前期固结速度快,而在后期逐渐变慢。由于排水面附近土体渗透系数迅速降低,阻碍了周围土体中孔隙水向排水面排出,因此,与现行固结设计方法计算结果相比,吹填土地基后期固结速度慢,总体固结时间长。 相似文献
980.
内蒙哲斯腕足动物群混生类型及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早二叠世中国腕足动物地理分区和哲斯组腕足动物群中各属在世界的分布,筛选出一些典型冷暖属.据其地层产出特点确定了这个动物群的混生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哲斯期的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