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472篇
地球物理   577篇
地质学   605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7 毫秒
911.
吕心艳  许映龙  董林  高拴柱 《气象》2021,47(3):359-372
利用1949-2018年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2018年中央气象台的台风路径强度实时预报、ECMWF数值预报以及NCEP逐日高分辨率海温RTG_SST(0.083°×0.083°)等资料,对2018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预报难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2018年台风生成频数偏多,生成源地偏东,南海台风活跃;...  相似文献   
912.
双偏振雷达观测特征参量(如相关系数、差分反射率等)能有效抑制地物、超折射、电磁干扰、海浪和晴空等非降水回波。在上海南汇WSR-88D双偏振雷达非降水回波识别算法基础上,对我国升级布网且纳入业务运行的CINRAD/SAD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算法测试、算法模块适应性改进,利用江苏、广东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冰雹、融化层、台风降水及各种杂波个例进行算法检验评估,并在组网拼图中展示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总体上算法对非降水回波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2%,降水回波的误判率为2.6%。但对夏秋季节夜晚的大面积晴空回波算法识别准确率低于90%,有待尝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913.
相同强度双台风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无基本气流的假定下,应用无辐数正压模式研究双台风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台风A位于观风B以西,两台风相距60km,且具有相同的强度。在台风A(台风B)的非对称流场中,由台风A(台风B)的线性β效应产生的非对称涡旋的方位相位与由台风B(台风A)形成的非对称涡旋方位相位相反(相同)。因此,台风A(台风B)的大尺度非对称涡旋较弱(较强)。小尺度涡旋逆时针旋转导致台风A逆时将打转。稳定的偏南非对称气流使台风  相似文献   
914.
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动力和云物理结构,利用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数据及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等技术,对2018年5月7日发生在闽南地区的一次导致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相关系数小值区出现在有界弱回波区和钩状回波之前,可指示低层上升气流的位置。(2)在前侧下沉气流南侧的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附近,存在一个浅薄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差分反射率因子弧),其形态与超级单体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本次过程中差分反射率因子弧先于钩状回波和中气旋出现,对超级单体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性。(3)在中层的融化层上,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和相关系数小值区呈环形围绕在上升气流周围。差分反射率因子环和相关系数环对确定中层上升气流的位置具有指示意义。(4)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位于有界弱回波区的上方,并位于主上升气流附近,在仅有单部雷达进行观测时,差分反射率因子柱可用于识别主上升气流的位置。(5)差分相位常数柱主要由大量混合相态水凝物造成,其位置与地面雨强中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15.
利用高分辨率f平面正压拟谱模式,分析一个β中尺度涡对双台风相互作用影响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β中涡的存在可以使原本排斥的两个DeMaria型台风涡旋合并;β中涡改变双台风相互作用终态的物理机制是:初始时段处于某一台风涡旋正影响区内的β中涡,构成了非对称涡度场,进而在该台风涡旋内部产生指向另一个台风涡旋的气流。该气流如果足够强,则会使两个台风的中心距离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合并临界距离之内,触发双涡合并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16.
王俊  盛日锋  陈西利 《高原气象》2011,30(4):1078-1086
利用济南和滨州两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分析了发展成熟和减弱阶段的弓状回波、强对流风暴的三维风场结构,以及两者合并过程的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弓状回波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对应气旋性和反气旋性环流,气旋性环流较强。在逗点云系阶段,回波强度、主上升气流,以及气旋和反气旋性环流开始减弱。(2)强对流风暴靠近处于...  相似文献   
917.
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无基本气流的情况下,应用无辐散正压模式对初始呈西北-东南等方位的双台风相互作用进行数值研究,探讨了非对称理论在双台风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双台风的运动特征能够运用非对称理论进行解释;非对称流函数场中,通风气流分别控制着双台风的移动,同时双台风的移动对其对应的非对称结构具有反作用。试验还表明,台风非对称结构内小尺度涡旋的强度及其绕台风中心逆时针旋转的快慢与台风路径的摆动关系密切:模式可以模拟出台风逆时针打转、“蛇形”摆动等异常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918.
919.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提出确定副高双脊线过程的定量指标,之后重点诊断研究1962年"二度梅"期间的双脊线过程.结果表明:1962年"二度梅"期间,由于季风槽的加强东伸,副高外围变形,在其南侧新生一条脊线,呈现双脊线结构.由此,提出亚洲季风槽的发展东移是副高双脊线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1962年的双脊线过程与1998年的双脊线过程相比,有同亦有异:两次双脊线过程与长江流域"二度梅"均有关联,但1998年双脊线过程结束后,北侧脊线消失,南侧脊线发展维持,使副高脊线异常偏南,造成"二度梅"的突然出现,而1962年双脊线过程结束后却是南侧脊线消失,北侧脊线维持并异常偏北,从而导致"二度梅"结束;在涡度场上,两次双脊线过程均有一高层对低层的"诱导"效应,同时500 hPa诱导生成的正涡度与低纬度北移而来的正涡度带打通合并、东伸,进而其两侧的负涡度带增强,形成双脊线.这些结果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演变规律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20.
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人工减雨作业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倪思聪  魏鸣 《气象科学》2018,38(1):104-112
为评估重大赛事活动场馆的人工减雨作业效果,利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C-Pol NUIST)资料、探空及地面降水等资料,对2014年8月16日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人工减雨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用交叉相关法TREC (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追踪回波单体,统计作业点上下游的回波强度比值的变化,分析了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回波顶高(ET)、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相关系数ρhv的回波特征以及风矢位温(V-3θ)图表示的大气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在减雨目标区的目标时段,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均呈减弱趋势,减雨作业在播撒催化剂间歇时段和作业后会导致更显著的短时强降水。研究结果为回波产品评估人工减雨的最佳作业时间、作业部位和作业效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