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叙述了度盘偏斜现象及其对读数显微镜Reticon比例尺测定值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度盘偏斜的原因和修正,文章讨论了是否需要对比例尺加上与天顶距有关的修正项问题,结论是只要把度盘偏心控制在5μm以内,就不必加改正。  相似文献   
102.
造血激素(astakine)是一种具有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的甲壳动物细胞因子,参与甲壳动物的造血活动,对于只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甲壳动物抗感染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前期成功克隆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LvAST)的基因Lvast。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功能,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vast表达的组织分布,同时还用Dlight标记抗LvAST抗体进行了LvAST在对虾细胞和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说明,Lvast主要在肝胰腺、鳃和肌肉中大量表达,而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较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vAST可同时存在于血淋巴细胞内和血淋巴细胞膜表面,不同的血淋巴细胞表面的LvAST分布呈现出明显差异,可能具有重要的血细胞分类意义。LvAST蛋白在肝胰腺、鳃、肌肉、淋巴器官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并且肝胰腺组织中分布较多,淋巴器官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03.
淡水浮游植物计数与定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奎梅  刘霞  陈宇炜 《湖泊科学》2015,27(5):767-775
显微镜计数法是淡水浮游植物计数最常用的经典方法,是浮游植物生物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也是衡量其他测定方法准确性的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流式细胞显微镜计数法、库尔特计数法等新型细胞计数法相继问世.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密度法、流式摄像机计数法、流式细胞仪法、叶绿素a法等仅能够分析测定浮游植物生物量,而显微镜法是测量浮游植物粒径的经典方法,不仅可以测定浮游植物生物量,还可以进行浮游植物的种类及群落结构分析.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浮游植物的计数与定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最佳的浮游植物计数方法,如分析方便性、样本处理速率、样本大小等.但显微镜计数法在淡水生态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岩石分类命名通常采用偏光显微镜鉴定确定。沉积岩中因某些粘土矿物的种类及含量不影响岩石定名而时常被忽视,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加以辅助,可将显微镜下不易区分的长石种类、长英质矿物、碳酸盐矿物准确区分、还可检测出显微镜下难以鉴定出的蒙脱石、高岭石等隐晶质粘土矿物。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与X-射线粉晶衍射(XRD)法有效结合,综合鉴定,能提高对岩石定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5.
Partial rDNA sequences of Prorocentrum minimum and Takayama pulchella were amplified, cloned and sequenced, and these sequence data were deposited in the GenBank. Eight oligonucleotide probes (DNA prob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analysis. The probe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and identify P. minimum and T. pulchella in unialgal and mixed algal samples with 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using flow cytometry. Epifluorescence micrographs showed that these specific probes labeled with flu...  相似文献   
106.
胶州湾浮游病毒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对2007年6~8月胶州湾14个站点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病毒在不同月份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变化,发现胶州湾浮游病毒的丰度在0.48×107~22.78×107个/mL之间,平均值为(5.72±4.72)×107个/mL,7月份病毒丰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月(P0.01)。病毒呈现从湾内至湾口至湾外递减的趋势,病毒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病毒-细菌比率(VBR)范围为3.90~150.72,平均值42.05±28.55,处于较高水平。利用多元相关性分析发现,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聚球藻蓝细菌丰度和叶绿素a含量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5(P0.01),0.265(P0.01)和0.604(P0.05),确定系数R2分析表明,异养细菌和叶绿素a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基本相当。病毒丰度与温度、盐度无明显相关性。对VBR的分析表明,调查区域藻类病毒占总浮游病毒的比例较高;通过VBR与异养细菌丰度的负相关性分析,认为胶州湾噬菌体的宿主菌种群较单一。  相似文献   
107.
杨炳飞  冯安生 《岩矿测试》2018,37(3):292-297
光学显微镜矿物定量方法简单、结果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矿物学和岩矿鉴定工作中。"线测法"测试速度快,效率高,并且适用于细粒矿物颗粒,在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常规的测试线具有方向同一性的特征,不能很好地处理待测矿物颗粒"择优取向"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阐述了一种通过旋转载物台进行镜下矿物定量的方法。主要工作原理为:系列圆周线穿切各待测矿物颗粒截线长度比等于其体积比。主要测试过程为:转动载物台一周,测定待测矿物颗粒与视域周边相交的各段圆周截线所占的包含角之和(’K)。观测一定数量的视域(N),计算质量百分含量(W)=[(’K/(N×360)]·(δ/Δ)×100%。经理论分析,并对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铁矿光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旋转载物台矿物定量工作量低、简单易行、精度较高,与传统"线测法"测试结果差值小于±5%,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待测矿物颗粒"择优取向"对测试结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海积软土排水固结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海积软土微观结构入手,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压汞等试验发现,原状软土中孔隙和大于1 000的小孔隙较多,微孔隙次之.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中孔隙变为小孔隙,土体含水量也很快降至液限左右,孔隙中主要含水类型为结合水;结构单元体等效直径也随固结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由于孔隙水类型不同,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和时间的延续,软土渗透系数K呈幂指数递减关系,固结变形曲线上有明显转折点,次固结系数也随固结压力发生非线性变化.由此可见,海积软土排水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变形特性、次固结系数及孔压变化规律与孔隙水类型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南极GRV9927陨石:一种可能的火星陨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 1 969年日本冰川学家首次发现南极无球粒陨石以来 ,南极冰原为人类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地外物质 ,包括大多数月球陨石及近半数的火星陨石。据McSween报道[1] ,已有 1 3个陨石确定为火星陨石 ,其中包括ALHA770 0 5和ALH 840 0 1陨石。 1 99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McKay等宣布 ,他们在ALH840 0 1火星陨石中发现了生命活动的遗迹。这一发现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并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因此 ,火星陨石的研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作者研究的GRV992 7陨石样品是 1 999年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  相似文献   
110.
Organic inclusions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Eogene period in the Bohai Gulf Basin,eastern China,were examined using micro-FT.IR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addi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ir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Th).Two populations of organic inclusions were recognized,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contain organic materials with relatively long alkyl chains(the carbon atom number is 15 to 17),whereas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contain a certain amount of H2S besides organic materials which have relatively short alkyl chains with the carbon atom number of 5 to 6.The Th values of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within the rage of 87-91℃,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Th=98-105℃),sugesting that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experienced a lower degree of thermal evolution than the secondary inclusions.This infe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s(Tmax,Q values)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Data from the organic inclusions together with the petroleum geology setting revealed that the primary inclusions resulted from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generated within the strata they are hosted,whereas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were trapped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s expelled out of the source rocks to the locations where they were accumulated.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turation of the oil generated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The abundance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member Es3 of the Shaheije Formation is highly potential for oil accumulation.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essential coues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ohai Gulf Bas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