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2篇 |
免费 | 1114篇 |
国内免费 | 8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8篇 |
大气科学 | 2279篇 |
地球物理 | 2735篇 |
地质学 | 947篇 |
海洋学 | 892篇 |
天文学 | 1362篇 |
综合类 | 467篇 |
自然地理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208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286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473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574篇 |
2011年 | 503篇 |
2010年 | 464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536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458篇 |
2004年 | 366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42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86篇 |
1997年 | 228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31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185篇 |
1990年 | 175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8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有色噪声观测量的逐次静态滤波与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化观测方程,将有色噪声观测值转化为白噪声的虚拟观测值,用白噪声逐次滤波公式进行滤波计算.有色噪声观测值的逐次静态滤波理论可用于GPS数据处理.GPS载波相位观测值经过测站间、卫星间、历元间的3次差分计算,消除了大部分误差和整周模糊度,并使周跳成为孤值,但是相邻历元间隔的三差观测值误差相关造成其协方差阵呈现出分块三对角阵,使所求矩阵占据的时间和内存太大.利用有色噪声观测值的逐次静态滤波的理论,可消去相关性,减少计算时间和内存.这种顾及三差观测值的相关性的算法是严密的. 相似文献
34.
35.
36.
GPS网优化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GPS网优化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了这,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供者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37.
无定向导线观测值粗差对坐标闭合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无定向导线多余观测少,在计算中不能有效地发现观测值中粗差的特点,通过分析无定向导线观测值粗差对坐标闭合差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无定向导线观测和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随着对地观测系统以及空间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建成星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从GB级转向TB级,轻小型智能遥感卫星有限的带宽容量和存储空间都严重限制了遥感信息的智能实时服务,由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智能压缩方法。首先,基于遥感影像的数据特点以及轻小型智能遥感卫星星地数传的瓶颈,分析了传统在轨压缩算法的局限性,论述了面向任务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压缩处理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基于珞珈三号01星平台面向任务的智能压缩方法,通过星上高质量成像和高精度几何定位获取观测区域;然后,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利用信息提取模型获取感兴趣目标/区域;最后,利用压缩模型对该区域进行自适应码率分配来实现高倍率压缩任务,并生成码流文件回传到地面。针对不同的任务需求,合理分配码率,可通过该方法有效实现遥感影像的高倍率智能压缩。 相似文献
39.
40.
航天对地观测已经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梳理了国际上现有大地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概况,侧重分析了我国地形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趋势,载荷集成型综合测绘卫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总体认为集成型测绘卫星尽管单星观测效率高,但是整体观测效益不高;分析了微小卫星密集组网型对地观测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载荷模块化设计、卫星小型化设计、卫星最佳组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卫星在轨弹性调配技术和星上数据快速处理技术等;对未来智能卫星对地观测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星上观测智能识别技术、星间智能传输与星地智能传输技术、星上和地面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等。此外,卫星的智能避障、运载火箭落点的智能跟踪和智能控制也是航天对地观测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