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0篇
  免费   962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测绘学   4252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696篇
地质学   2502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459篇
自然地理   8035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720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649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1404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1107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908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4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可分为三个生物地理区:1.天山型动物群——博罗科努山区;2.华北型动物群——柯坪区;3.过渡型(库鲁克塔格型)动物群——库鲁克塔格区.库鲁克塔格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序列自下而上可分出13个化石带:下寒武统西大山组2个带;中寒武统莫合尔山组4个带;上寒武统突尔沙克塔格组7个带.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廖建裕 《华南地震》1990,10(1):63-66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发现10次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地震。文中列出了各次地震的发震时间、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烈度;记述了各次地震的影响及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995.
湖南晚奥陶世的沉积,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沉积类型计有地台型(湘西)北区);过渡型(湘中区);地槽型(湘南区)等三种。它们以江南列岛和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为分界线。五峰早期除了江华汝城隆起和江南列岛外均接受海侵,海水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湘南沉积了巨厚的砂页岩复理石建造。在湘中、湘西北区沉积厚度逐渐变薄。生物群在湘南,湘中为纯笔石相,湘西北为以笔石为主有三叶虫和腕足类等构成的混合相。五峰晚期湖南境内大部分抬升为陆,仅在东安县苏水冲和桃源县九溪等地形成滞流海盆。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吉维特-弗拉斯期的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将该期地层红岭山组分为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生物礁和丘、礁前斜坡及泻湖六个相及十二个微相.提出西成地区泥盆纪存在-南北两侧均有镶边礁的小型碳酸盐台地.礁间泻湖区是该区铅锌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也是今后寻找铅锌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997.
尽管许多当代评述都强调麻粒岩在其压力—温度(P—T)条件和轨迹方面的一致性,但实际上麻粒岩保存了指示它们的形成模式多样性的一系列重要的岩石学特征。对90多个麻粒岩地体或产状的测定,揭示出其中50%以上记录了超出许多作者提出的7.5±1Kb和800±50℃平均麻粒岩范围的P—T条件。特别是,不断识别出的温度很高(900~1000℃)的一些地体的数量还在增加,这两种P—T条件都是根据特殊的矿物组合和地温压力测定确定的。确定和解释P—T历史的岩石成因网格和地温压力测定法二者都是在反应结构范围内判断的,而反应结构既可证明很大的P—T条件范围确实是真实的,又可证明近等温减压(ITD)和近等压冷却(IBC)两种P—T轨迹都是主要的。正象在南印度和斯里兰卡见到的那样,由富CO_2流体进入而引起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的转化是一种例外情况,不代表大多数地体中有关的流体过程。然而,人们认为缺少流体条件是在接近它们记录的热高峰时间的大多数麻粒岩的特征。把ITD麻柱岩解释为地壳碰撞增厚过程中形成的。伴随的岩浆填加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额外热源。但没有把侵蚀作用单独看作是碰撞后的主要减薄过程。换言之,ITD轨迹是在中等或略低的速率扩张期间与构造剥露有关的、削减非常迅速的(1~2mm/年暴露)阶段产生的。IBC麻粒岩可能形成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呈现逆时针P—T历史的麻粒岩被解释为形成于大量岩浆增生作用的下部地区,这些地区有或无附加地壳扩张。正常厚度地壳的扩张期间也可形成浅部(<0.5GPa)的IBC麻枉岩,但较深层位的IBC则要求更复杂的模式。在地壳深部出现的许多IBC麻粒岩可能形成于经受碰撞后非常迅速(5mm/a)扩张变薄的增厚地壳中。推测在许多麻粒岩中与其说ITD,还不如说IBC轨迹的保存主要是与增厚地壳的扩张减薄的速率和时间范围有关,而且也应当见到ITD到IBC之间的混杂轨迹。大多数IBC麻粒岩,也许还有许多ITD麻粒岩,都没有作为产生它们的构造幕的结果暴露在地表,但是,它们在这些事件之后,在中部或下部地壳中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100~200Ma)。大多数麻粒岩地体最后剥露只有通过它们掺杂到与其形成无关的、后来的构造和岩浆事件中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998.
沉积盆地的动态模拟在近20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目前已成为地球动力学和构造物理学中受到相当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说明了盆地动态模拟的内容及它与传统的盆地分析的关系。对于模拟盆地的沉降史和热历史这两个方面,本文介绍了它们的有关理论,并列举了在研究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应用。文内还具体阐述了目前用宋模拟沉积盆地沉降过程的五种理论模型,即均衡-挠曲模型、热模型、拉张模型、相变模型及分层弹性-粘弹性模型。本文最后对当前盆地动态模拟工作中需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地理科学中的地图方法和遥感方法的共同特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阐述了二者融合的两个理论问题(地图和遥感图像的综合与图形识别)和技术基础(地理图像处理),提出了为促进二者融合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