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目的:研究恶性亚实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特点,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亚实性肺结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亚实性肺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可能判断恶性肺结节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临床症状、结节位置、结节最大直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结节类型和CT值,同时调查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共纳入136 例亚实性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结节44 例,恶性结节92 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结节部位、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结节最大直径、CT值及气虚体质在良、恶性亚实性肺结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节最大直径、血管集束征、气虚体质是恶性亚实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恶性亚实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有血管集束征、结节最大直径和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亚实性肺结节患者可以尝试中医防治。  相似文献   
282.
谢谟文 《地质学报》2004,78(6):806-806
基于平面应变的假定,前人提出了各种最优化方法或随机方法来搜寻二维边坡稳定分析中的最不利滑动面,但这些方法不能适应于边坡的三维稳定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来确定三维最不利滑动面。该方法假定初始的滑动面为一椭球体的下半部,三维最不利滑动面通过最小三维安全系数决定。对于几个已知二维最不利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283.
洪涝灾害对房屋等建筑物会造成巨大损害,灾后房屋破坏等级鉴定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鉴定方法,消耗较多的人力、财力及时间等资源.为此,基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的农村房屋破坏数据,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理论,得到灾后房屋危险等级智能分类模型.首先采用AlexNet、VGGNet、GoogleNet和ResNet四种经典的深度CNN架构,对数据集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得到4种灾后房屋危险等级智能分类模型,然后结合迁移学习方法训练CNN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选择效果较优的ResNet-50为分类主模型,最后分析CNN架构中超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esNet-50在学习率为0.000 5,epoch为50,batch_size为16时网络训练结果最优,其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5.5%;此外,房屋危险等级特征的可视化分析明确了模型分类的机理及准确性.试验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识别模型准确率较高,为农村房屋洪涝灾害后受损等级分类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4.
国道212线陇南段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之一,绘制该区的滑坡危险等级地图对灾害管理和发展规划是极其必要的。基于滑坡的野外调查、机理研究和室内试验等工作,分析了滑坡与各种要素的相关性,选择控制滑坡的9个重要要素作为评价要素,利用GIS和二元统计的信息值模型和滑坡先验风险要素模型绘制了研究区的滑坡危险等级地图。最后,选用区内11个具有明显滑动位移的活动滑坡与滑坡危险等级地图比较,检验其可靠度。结果表明,活动的滑坡绝大部分都位于危险等级很高和高的范围内,说明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信息值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  相似文献   
285.
黄土斜坡最危险滑裂面的遗传算法确定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滑坡尤其是地震作用下的黄土滑坡历来是我国西部广大地区一种突出而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研究了一种采用遗传算法基本思想和原理确定黄土斜坡最危险滑裂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实例的验证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准确、更高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86.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汶川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军  杨青华  严嘉  薛重生 《地球科学》2010,35(2):324-330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获取了研究区的次生地质灾害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内次生地质灾害与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系、地震断裂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并结合信息量法模型进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高度、中度和轻度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 130.196 km2、1 739.584 km2、1 213.219 km2.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从灾害发育的区域特征分析,汶川县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呈现出北部和东部重、西部和南部轻的特点.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表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量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以及危险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87.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10,(20):32-34
一、走出课堂:探索地方本位的正规教育模式 传统上,学校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将学生桎锢在“远离生活的鸟笼”之内,专心于书本知识的研读与考核,而很少顾及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在讲求实效的当今社会,我们的儿童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不幸都“被过度保护”。家长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而往往担心孩子活动范围放大而带来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88.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唐川  朱静 《地理学报》2005,60(1):87-94
通过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的方法。以1:25万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地形坡度、暴雨天数、河网缓冲区、标准面积洪峰流量、泥石流分布密度和洪灾历史统计六项因子进行了分析和叠合评价,完成了红河流域的山洪灾害危险评价图。以人口密度、房屋资产、耕地百分比、单位面积工农业产值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并借助于GIS分析工具,将危险评价图与易损性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红河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GIS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因子数据层进行空间集成分析。该风险区划图可通过对山洪易泛区的不同风险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决策而减轻山洪灾害;此外,也为山洪易泛区的居民提供有关山洪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289.
《海洋世界》2006,(11):22-27
在海水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有危险和潜在危险的动物?它们分别通过什么手段对我们造成伤害?受伤的症状是怎样的?受伤时我们该怎么办?请一定收藏好本期《海洋世界》杂志的这份速查手册,它将成为您在海水中畅游时的良伴。  相似文献   
290.
城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以云南省文山县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静 《地理研究》2010,29(4):655-664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对于减灾防灾决策和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介绍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应用,探讨一种快速、简便而且较为准确的城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以发生于1998年7月26日文山城20年一遇山洪灾害为实例,将GIS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实测的山洪水位和洪峰流量结合进行淹没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模拟准确山洪泛滥范围,并计算淹没水深分布。根据不同水深指标,应用GIS工具完成了山洪灾害危险分区。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供承灾体类型的可靠和准确数据用于易损性分析和期望损失评估的价值计算。根据典型区财产损失的抽样调查,建立了不同承灾体类型与水深的关系,并确定其损失率;应用GIS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集成方法完成了复杂的损失评估。在此基础上,按期望损失程度进行分区划分而完成山洪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和RS方法进行山洪风险评价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于其他洪水泛滥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