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3篇 |
免费 | 289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9篇 |
大气科学 | 80篇 |
地球物理 | 58篇 |
地质学 | 522篇 |
海洋学 | 170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73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中华鸟龙与孔子鸟类的时代——辽西义县组火山凝灰岩激光~(40)Ar/~(39)Ar年龄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NdYAG 激光ArAr 测年法,对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尖山沟地区义县组底部孔子鸟和中华鸟龙湖相层中火山凝灰岩中的黑云母单晶做了50 多次分析, 得出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47 ±1.8) Ma , 用KAr 法测得孔子鸟化石外面的火山包裹层的结果为(147.3 ±3 .3)Ma ,两者年龄时代相当吻合,同为晚侏罗世晚期( 晚提唐期) ,比德国始祖鸟层的时代略晚,也与孔子鸟特征和美颌龙类———中华鸟龙指示的地质时代吻合。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955.
956.
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钻孔技术来监测岩石应力变化的钻孔截面变形法(CB-DM),该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垂直于钻孔轴线的岩体的二维应力状态变化.本文通过载有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样机,对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理论上分析测量结果的影响因子,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估测岩体的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957.
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晶化度差的异常锆石其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无关或有很小的关系。这类异常锆石在四个不同方位上并不产生特征拉曼谱峰,就是有其强度也非常小。可以认为这些异常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与其晶体结构及蜕晶化的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笔者等发现:①产在新鲜的火山灰M5层中约有80%的锆石因为高铀钍含量已发生不同程度蜕晶化,5%的锆石为滚圆状的继承老锆石,均为不适合铀-铅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ID-TIMS)定年的异常锆石;②因为低铀钍含量该M5层中仅有15%的锆石没有发生蜕晶化,为适合SHRIMP和ID-TIMS同位素定年的正常锆石,只有这类锆石的年龄才能代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年龄。首次提出火山成因锆石晶化度与锆石拉曼光谱的定量关系。使用这项显微拉曼光谱新技术方法可以对寒武系底界M5层火山灰或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锆石晶体的晶化状况作出了快速判断。对U-Pb定年来讲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十分有效的重要制约手段。 相似文献
958.
采用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技术,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形成的榴闪岩和斜长角闪岩之角闪石进行了定年分析。09NQ44Amp来自榴闪岩,各阶段表观年龄(以现代空气氩40Ar/36Ar比值295.5扣除非放射性成因40Ar)构成了单调下降的阶梯状年龄谱。在反等时线图解上,2~4阶段数据点和5~18阶段数据点分别构成了两条等时线,等时年龄分别为427.6±10Ma和425.1±2.6Ma,对应的初始40Ar/36Ar比值则分别为435.2±6.1和705.3±13。角闪石09NQ43Amp来自榴辉岩强烈退变质作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也获得单调下降的年龄谱,在反等时线图解上其数据点3~6阶段和7~16阶段分别构成了两条等时线,等时年龄分别为418.9±2.9Ma和418.1±2.1Ma,对应的初始40Ar/36Ar比值则分别为493.7±2.8和685.8±34.3。等时线截距值高于现代大气40Ar/36Ar比值,表明角闪石中含过剩40Ar。同时,由低温和中-高温阶段加热数据点分别构成两条等时年龄基本一致,截距值却明显不同的等时线,表明在角闪石热力学性质不同的源区,存在两期明显不同且未混合的初始捕获Ar组分。等时年龄425~418Ma代表的是锡铁山榴辉岩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等时线图解法虽然有效的校正了角闪石中的过剩40Ar,但仅根据表观年龄图谱和等时线图谱还无法清晰判断过剩40Ar在角闪石中的赋存状态,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9.
960.
采用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观测刻有不同“构造”的试样在加压过程中的形变,研究不同破裂孕育区所表现的不同应变异常场特征。其实验结果与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应变场分布和运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的西藏玛尼地震、张北-尚义地震后的形变结果对比发现:(1)在一个大地震前后,孕震区出现特征形变场并可以由实验验证;(2)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相似,激光全息技术可以在各种模拟条件下研究多种形式的形变异常场特征。建议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和研究孕震过程中的形变场特别是临近大震发生前的形变场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