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9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2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281篇 |
地球物理 | 43篇 |
地质学 | 116篇 |
海洋学 | 408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77篇 |
自然地理 | 3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南北涛动与南极涛动及北极涛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北涛动(Interhemispheric Oscillation,IHO)与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和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的联系。分析表明:1)北极涛动(AO)、南极涛动(AAO)与全年各自半球中高纬度地表气压变化密切联系。其中,AO冬季强度最强,且在春季、冬季的影响范围大。而AAO对南半球中高纬的地表气压变动影响更为明显,其在夏季影响范围最大。2)南极涛动(AAO)与南北涛动(IHO)有很好的同期相关性,南极涛动可部分解释南北涛动的形成。IHO与AO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南北半球中高纬大气运动具有相对独立性。3)南北涛动(IHO)与全球较大范围内的地面气压变化有关,而去除AAO信号后,夏季在南极地区原显著相关区显著减少,夏季AAO与IHO存在密切联系。4)南北涛动(IHO)主要与春季、秋季和冬季亚洲、欧洲北部地面气温关系密切。秋季最强,春季次之,冬季最弱。夏季IHO与全球地面气温没有较好的联系。亚欧大陆北部的热力作用可能部分地解释了南北涛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3.
北极海冰的融化使得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成为可能,有必要探讨北极西北航道的安全通航风险控制问题。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冰情和复杂通航环境下的船舶通航窗口期,本研究采用时间维度上的过程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极西北航道通航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北极西北航道6条航线的场景条件,通过2015—2021年7年间风、雾、浪、海冰的月平均变化的数据分析,进行北极西北航道船舶通航过程风险仿真,提出了北极西北航道船舶通航窗口期。仿真结果表明:北极西北航道全年可通航的时间窗口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而选择阿蒙森湾—威尔士亲王海峡—巴罗海峡—巴芬湾和阿蒙森湾—维多利亚海峡—皮尔海峡—巴芬湾两条航线的船舶通航风险相对较低,从发展上看,随着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西北航道具有较高的通航潜力。 相似文献
954.
介绍了一个北极区域冰-海耦合数值模式的设置与应用。海洋模式基于MIT海洋环流数值模式,海冰动力学过程由Hibler的粘-塑模型发展而来。海冰的热力过程基于Winton提出的三层热力学模型。给出了耦合模式的基本框架,重点介绍了区域冰-海耦合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程序包,如正交网格生成技术,中尺度涡的参数化,冰-海耦合及开边界处理等。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大气强迫场,模拟研究了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异常的变化特征(1992—2007),模拟得到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与SSM/I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88,模式基本反映了海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2007年为例,对比分析了9月份海冰密集度分布特征,模式结果得到的海冰范围略大于观测,但基本反映了2007年夏季海冰范围的衰减形态。 相似文献
955.
北极海冰与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最近有关北极海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的研究发现,北冰洋边缘海域大洋深水的形成与海冰发育有关,海冰冻融过程对盐度层结具有重要影响,海冰变化可引起盐度突变层的灾变和热盐环流的突然停止,热盐环流的变化与北大西洋海冰10年际变化相联系,北大西洋气候的不稳定性与热盐环流变化密切相关。北极海冰-海洋-大气间耦合作用,使北极海冰构成了北大西洋和全球气候反馈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56.
利用2000—2017年月平均的CERES云量、辐射资料和ERA再分析资料,对春季北极云量趋势变化特征和成因及其对北极放大反馈的贡献进行研究,发现春季北极地区总云量的趋势在东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呈跷跷板式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并与低云量的趋势变化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中高云则与低云大体上呈相反的变化特征。北欧海的低云量减少、中高云增加,主要是因为进入北欧海区的超强气旋增多带来丰富的水汽,对流增强,云底高度抬升,使得低云量减少而中高云量呈增加趋势。这种云量垂直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云辐射强迫作用分别体现了低云的正反馈和中高云的负反馈作用,增温和降温作用相互抵消,使北欧海增温不显著。东北极海区低云量显著增加而中高云变化不明显,可能由于海冰融化,海表面增温,海面蒸发加强,水汽增加,大气静力稳定度减弱,有利于低云的形成。这种低云量的显著增加使得云辐射强迫作用强化了海冰反照率正反馈机制,从而加强了东北极海区的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957.
海冰是北极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北极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多年冰是海冰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研究北极地区多年冰的时空变化能更深度地揭示极地气候的变化。本文基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提供的海冰冰龄和冰厚数据,分析了2000—2019年北极多年冰范围和冰龄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冰厚和体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再分析数据,对多年冰变化开展归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北极多年冰主要分布在北极中心海域,占比65.6%。相较于2000年,2019年多年冰范围和5年及以上海冰比例呈明显缩减趋势,分别减小1.61×106 km2和21%,其中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海域减小速率最快。2011—2019年多年冰平均厚度是2.35±0.18 m,结冰期冰厚、体积增加量的年际间波动较大,融冰期的减小速率普遍大于结冰期的增加速率。在各类环境参量的相关性分析中,2 m空气温度、海表面温度与多年冰的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7。在全球变暖和“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下,未来北极海冰特... 相似文献
958.
北极周边陆架海域第四纪时期曾多次受到冰川活动的影响,但楚科奇海作为北极陆架海之一,其第四纪古冰川活动的存在尚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楚科奇海北部的陆架和陆坡上700余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数据,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冰川接地带楔状体、冰成碎屑流沉积、冰下混杂沉积和冰下水流沉积等多种类型的冰成沉积结构,可知研究区曾受到古冰川作用的影响。陆架坡折处被半远洋沉积隔开的上下两套接地带楔状体、隆起东南宽海槽中冰成混杂沉积中的层状泥质透镜体都指示研究区存在不止一期古冰川活动,且均曾扩展到楚科奇陆架边缘。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北极航道的自然条件、地缘政治因素及当前通航情况,从航海图书、航标导航、海上通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北极航海保障现状,分析了我国开展北极航海保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在加强北极航海保障能力方面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建议,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北极航海保障服务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60.
地震仪器定向与磁偏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安装地震仪器时,方位精度要求到6′,而在许多台站的摆房里预先没有划好方位线,故不得不借助罗盘定向,且必须用磁偏角修正。阐述了磁偏角的变化,提出了计算磁偏角的方法,推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