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3篇
  免费   2318篇
  国内免费   2788篇
测绘学   6316篇
大气科学   2727篇
地球物理   1387篇
地质学   3203篇
海洋学   3374篇
天文学   692篇
综合类   1265篇
自然地理   1015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980篇
  2020年   625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736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848篇
  2014年   1189篇
  2013年   931篇
  2012年   1039篇
  2011年   1017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898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蚀变信息遥感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陆地卫星ETM+7图像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进行稠油探测,图像增强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和假彩色合成等.主成分因子1,3,4,5-PC3(1,3,4,5主成分分析的第3主成分),1,3,5,7-PC3,2,3,5,7-PC3和3,4,5,7-PC4与波段比值3/1,4/3,7/5和(4/3)-(2/3)等用丁假彩色合成,在合成影像上圈定烃渗漏蚀变区域.结果表明烃渗漏蚀变区域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与下伏油藏的分布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932.
MODIS数据的水浇地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浇地是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依据水分亏缺指数(WDI)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 计算了监测时间内WDI的变化情况, 用降雨资料去除了由于降雨引起的WDI的变化, 进而提取了研究区的水浇地分布。结果表明:(1)提取出的水浇地在数量上与统计资料相比, 除山西省偏差相对较大外, 其余各省偏差均小于7%, 提取出的结果与统计资料具有可比性。(2)提取出的水浇地在空间上多成片出现在河流、湖泊、水库附近、灌区和绿洲上, 与已知的水浇地集中区一致。(3)利用TM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了初步判断, 其中山西省的正确率较低, 只有64%, 其余各省正确率均在70%以上, 新疆的正确率最高为92%。  相似文献   
933.
针对区域地质调查特点,介绍了数字化地质填图过程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的地质图数字化的流程及进行该项工作所需要的软件。阐述了建立在G IS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3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间的频率兼容性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介绍了国际电联建议的卫星导航系统间干扰分析方法;然后根据该方法对Compass系统和GPS系统在L1频段的信号进行了干扰仿真分析,并比较了系统间互干扰和系统自干扰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除了互用信号L1C和B1C外,其余信号间的自干扰在总干扰中占主导,互干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35.
由重力场模型快速计算沿轨重力梯度观测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利用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快速模拟GOCE卫星重力梯度沿轨道观测值的方法.首先,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技术快速计算球面格网数据;然后,用球面格网数据内插沿卫星轨道重力梯度观测值.由球谐展开式直接计算的沿轨观测值与内插得到的观测值的比较结果说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936.
传统的局域增强系统认为影响用户和基准站伪距的观测误差是基本相同的,因而可通过伪距差分技术将这部分误差消除,但为发生电离层风暴时,叠加在基准站和用户伪距上的电离层延迟误差将会不同,因此会影响定位结果.本文利用CCDMA算法和DSCMA算法对电离层异常进行探测,并对伪距差分技术进行改进.仿真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有效减小局部电离层异常对CATⅢ飞行阶段的威胁.  相似文献   
937.
余树影 《现代测绘》2009,32(6):39-41
5·12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破坏严重,为了及时地为灾区提供测绘服务保障,为满足灾区评估、重建规划等应急服务需要,实现"一县一图"供宏观分析、决策使用,我局利用航测遥感技术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数字化软件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并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实验和总结,为今后的影像地图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8.
采用卫星遥感方法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是获取基础空间信息最快速、高效的手段,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成图,处理速度快、工艺简便、图像清晰,而且精度达到成图要求。本文介绍了以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影像为研究对象,利用ERMapper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的几何校正、全色与多光谱数据融合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939.
利用南极走航观测评估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89-2005年间南极走航观测的海表面温度,对目前3个主要的卫星反演的SST产品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MI(TRMM Microwave Imager)和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估,并着重检验了它们在南大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AVHRR SST比观测数据偏冷,白天的偏差为-0.12℃,夜晚的偏差为-0.04℃,而且南大洋的冷偏差更为显著.TMI SST比观测数据明显偏暖,白天的偏差为0.48℃,夜晚的偏差为0.57℃,其温差ΔT受37GHz风速影响,在强风速(>6m/s)下这种影响仍然存在.AMSR-ESST比观测数据偏暖,白天的偏差为0.34℃,夜晚的偏差为0.27℃,而且南大洋的暖偏差相对较大.AMSR-E SST温差受水汽影响,并在南大洋随着水汽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进一步比较微波(AMSR-E和TMI)和红外(AVHRR)遥感的SST在2004年北半球冬季(即南半球夏季)的差别,发现微波遥感在热带(15°S-15°N)和南大洋区域(45°S以南)比红外遥感偏暖,而且在南大洋区域的偏差相对较大,相反在北半球中纬度区域(15°~40°N)偏冷.AMSR-E与AVHRR SST的温差,从白天到夜晚有减小的趋势,而TMI与AVHRR SST的温差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0.
The muhiyear averaged surface current fiel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 are studied. The data used are trajectories and (1/4) ° latitude by (1/4) ° longitude mean currents derived from 323 Argos drifters deployed by Chinese institutions and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from 1979 to 200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adapts well to the western boundary topography and exhibits six great turnings. The branching occurs frequently near anticyclonic turnings rather than near cyclonic ones.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surface 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occurs only in fall and winter.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east of Taiwan, China appears nearly as straight lines in summer, fall, and winter, when anticyclonic eddies coexist on its right side; while the path may cyclonically turning in spring when no eddy exists. The Kuroshio intrusion northeast of Taiwan often occurs in fall and winter, but not in summer. The running direction, width and velocity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curr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vary seasonally. The northward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 southwest of Kyushu occurs in spring and fall, but not in summer. The northmost position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southwest of Kyushu occurs in fall, but never goes beyond 31 °N. The northward surface current east of the Ryukyu Islands exists only along Okinawa-Amami Islands from spring to fall. In particular, it appears as an arm of an anti- cyclonic eddy in f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