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7篇 |
免费 | 624篇 |
国内免费 | 7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篇 |
大气科学 | 246篇 |
地球物理 | 757篇 |
地质学 | 2628篇 |
海洋学 | 204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自然地理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88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8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我国北方前寒武岩石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兼论中国前寒武地质年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前寒武地质年代学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如格陵兰最古老年龄的发现等,促进了对地壳演化研究的兴趣。我们曾经在研究燕山地区震旦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震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和测定了某些地层的Rb-Sr年龄;迁西36亿年年龄并未得到证实;寻找中国最古老地壳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文就我们测定的鞍山及其他地区一些前寒武岩石铅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资料初步讨论中国前寒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以及探索我国可能的最古老地壳年龄(图1)。 相似文献
892.
在许多地震反演和偏移成像方法中,都要涉及到射线路径和旅行时的计算.本文将波前面三角形网格剖分和三维波前重建法射线追踪技术结合使用,实现了射线路径和旅行时的准确快速计算.三维波前重建法射线追踪过程中可以保证稳定合理的射线密度,克服了常规射线追踪方法存在阴影区的问题.波前面三角形网格剖分在描述和拆分波前面时更加准确有效,而且不需太多的网格数目,从而提高了射线追踪的精度和效率.该方法在三维复杂构造成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在实际的Kirchhoff 偏移中的已经有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893.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 ,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 -推覆 (或陆内俯冲 )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原前陆盆地和远前陆盆地是同一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它们构成了同一大陆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 ,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单一成因类型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894.
锦屏大理岩卸荷本构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位于高地应力区,对取自隧洞内的大理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峰前卸围压试验。基于大理岩的峰前卸荷试验,研究峰前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参数及破裂特征,建立峰前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幂函数型Mohr强度准则,给出数值仿真试验中大理岩的峰前卸载条件,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最后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得到峰前卸荷状态下大理岩力学特性的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幂函数型Mohr强度准则可较好地反映峰前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强度特性;卸围压初期,岩石试件呈现出明显的弹塑性特征;卸荷过程中岩石试件发生破坏时的峰值强度和围压降值随着围压增加而变大。研究结论揭示了锦屏大理岩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5.
896.
897.
香山群的解体及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一带的香山群,由于各种原因,其时代和地层的划分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最终聚集在两个问题上的分歧:香山群的地层构造和化石产出部位的沉积构造环境分析上。根据野外的实际观察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香山群的构造并非成简单的单斜排列,各个单元的沉积也各具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三亚群(包括徐家圈组第四段)为秦—祁—贺裂陷槽裂陷初期的产物,分布于盆地的东缘,时代为中寒武—晚寒武世;第二亚群(不含徐家圈组第四段)和第四亚群为裂陷槽裂陷中晚期的产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时代为奥陶纪。结合区域地层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早古生代贺兰裂陷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及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98.
899.
本研究重新拾取震相到时, 对2003—2021年松原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绝对定位, 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法在松原地区获得0~20 km深度的高分辨率三维VP和VS模型, 对该区地震的发震机制、地震迁移与震源区速度结构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显示: 2003—2021年松原地区地震总体沿着松原—肇东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震源区(123°E—125°E, 44°N—46°N, 0~15 km)的泊松比变化范围为0.24~0.30, 平均值为0.242, 低于0.3, 推断震源区地壳内部几乎不存在部分熔融.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低P、低S波速度异常处, 推测震源区下方热物质上涌所携带的流体注入到地壳后触发了松原地区地震.研究区下方5~10 km深度现存在一条连接松原市、前郭县和长岭地区, 北北东走向的S波低速带, 推断松原—肇东断裂为深部流体提供了通道, 控制了地震呈北北东向串珠状展布, 且地震随时间具有回跳的迁移特点.根据断裂弱化模型推测松原地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 但在长岭地区, 小地震可能会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900.
2005年夏季的主要天气及其环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简要讨论了2005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5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特别是新疆地区降雨异常偏多,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而长江流域出现了空梅。造成6月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主要为从东北和西北来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于华南地区而形成。2005年与1994、1998年环流的对比表明,1998年西南季风强度比1994、2005年都要弱,但2005年梅雨期东阻位置在贝加尔湖东侧,比1998年的鄂霍次克阻高偏西,中纬度地区多小槽活动,贝加尔湖地区没有长波槽建立,中高层西风急流带偏北大约10个纬度,低层西南风急流也偏北,有利于北方降水的发生。2005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强度较强,这是又一特点。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与登陆或西太平洋上活动的台风有关;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与2004年对比,2005年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多,而且出现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