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7篇 |
免费 | 624篇 |
国内免费 | 7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篇 |
大气科学 | 246篇 |
地球物理 | 757篇 |
地质学 | 2628篇 |
海洋学 | 204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自然地理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88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8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71.
采用7种前处理方法对南京泰山新村下蜀黄土剖面30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以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下蜀黄土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方法A(未做任何前处理)和方法D(加盐酸处理)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都呈单峰分布特征,而其他5种前处理方法处理后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都呈双峰分布特征,而且在双峰曲线的细粒端还存在一个很小的超细粒组分。(2)下蜀黄土中含有一定含量的有机质,尤其是古土壤层中的有机质含量更高,会明显影响粒度测量的结果。因而,下蜀黄土在进行粒度测量前处理时,需要加双氧水去除有机质。(3)下蜀黄土因处于湿热环境,淋溶作用强烈,碳酸盐含量极低,因而粒度测量时无需加盐酸去除碳酸盐。盐酸可能会与矿物发生反应,过剩的盐酸使溶液呈现较强的酸性促使土壤颗粒凝聚,使得所测粒径偏粗,而且使μm的超细粒组分含量减少。因此,综合理论和经验分析,推荐了一种较好的进行下蜀黄土粒度测量的前处理方法G,即先使用双氧水去除有机质,静置一夜,再使用(NaPO3)6分散剂,然后用超声波清洗机振荡后上机测试。 相似文献
872.
873.
作为微生物席建造物的叠层石记录了大量的古环境和古地理信息,在豫西寒武系出露18层叠层石,以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为基础,依据各组段叠层石丰度(层厚度)和分异度(形态类型)的演化,将豫西寒武纪叠层石划分为6个演化组合。从叠层石组合的微观纹层、微生物化石及其微生物席演化等方面,结合沉积学和生物化石特征,探讨了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幕式演化,分别为微生物岩-叠层石演化幕和微生物岩-灰岩演化幕。以中寒武世灰岩中微生物岩与遗迹化石的密度关系为例,并从整个寒武纪微生物岩与后生动物化石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叠层石微生物岩演化与后生动物之间并非只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874.
875.
攀枝花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山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安全管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攀枝花露天矿的排土场,在建立其边坡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排土场边坡的三维模型,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点及稳定性的基本状况,模拟的结果和现场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为该排土场边坡的进一步治理提供了依据。针对FLAC-3D不能直接建立几何模型的特点,开发了一个数据前处理程序,可以自动生成与FLAC-3D相匹配的模型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876.
早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并广泛出露是华北地层区的一大特色。较老的一套为以迁西(岩)群为代表的、高级变质的、太古宙早期绿岩带组成的一些岩群,之上一套为以阜平群和集宁群为代表的、角闪岩相变质的、沉积岩层为主的或称孔兹岩系的一些岩群;中部(也是分布最广泛的)为一套以五台群为代表的、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太古宙晚期绿岩带组成的一些岩群;上部为一套以滹沱群主体--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为代表的、低级变质的、沉积岩层为主(夹少量火山岩)的一些地层(群);最上部为一套以滹沱群郭家寨亚群和白云鄂博群为代表的、轻微变质的、属山间坳陷磨拉石堆积或山前坳陷浅海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群)。 相似文献
877.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及其大地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存在的两种类型韧性剪切带,即逆冲型和伸展型剪切带。除变质程度不同外,南部和北部构造片体中的角闪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与中部构造片体中的绿片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同的变形特征,它们形成于同一变形过程,是造山作用早期地壳拼合阶段的产物。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整个造山带都有分布,与造山作用晚期显著增厚的地壳发生大规模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878.
怀安地区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该区基底变质岩系构造形迹进行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位素年龄数据,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序列划分为4期: 新太古代阜平晚期(D1),桑干岩群韧性变形,形成片麻理、无根褶皱和韧性剪切带; 新太古代五台晚期(D2),在新太古代TTG/花岗岩中形成区域性片麻理和条带状构造,并在桑干岩群中形成近EW向的复式背形和向形构造; 古元古代吕梁中期(D3),集宁岩群沙渠村岩组形成区域性片麻理,并形成与片麻理一致的NE向韧性剪切带,在新太古代地质体中叠加近SN向的开阔复式背形和向形构造; 古元古代吕梁晚期(D4),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形成片理和片麻理,尚义—平泉断裂形成。建立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陆壳增生阶段和古元古代碰撞造山阶段,对理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9.
祁连山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老君山组广泛分布在古祁连山的山前和山间盆地,主要为冲积扇粗碎屑沉积。碎屑岩中的碎屑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直接反映物源区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民乐二道沟口老君山组的碎屑岩化学组分特征指标为:K2O/Na2O值为0.13~8.13,Al2O3/ SiO2值为0.15~0.28,LREE/HREE值为3.49~8.71,Eu/Eu*值为0.63~0.91,(Gd/Yb)N值为1.13~1.56,化学蚀变常数(CIA)为50~87。各项化学参数分布范围较广泛,结合多种物源判别图分析可以知道:该套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南侧造山带并接受了盆地北侧的大陆区碎屑来源,具有前陆盆地的二元物源特征;早—中泥盆世北祁连处于前陆盆地晚期磨拉石阶段。 相似文献
880.